【摘 要】
:
互联网为电影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更多元的审美意趣,甚至有时会直接影响电影的影像设计、故事内容、视觉呈现和叙事方式等.韩国电影《被操纵的城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品.本文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语境中去读解韩国电影《被操纵的城市》中的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对比及其中存在的悖论,在这样的生存时空维度中揭示人性以及人性中善与恶的交锋与对抗,由此来考察在持续变化的犯罪片创作走向中出现的很多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为电影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更多元的审美意趣,甚至有时会直接影响电影的影像设计、故事内容、视觉呈现和叙事方式等.韩国电影《被操纵的城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品.本文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语境中去读解韩国电影《被操纵的城市》中的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对比及其中存在的悖论,在这样的生存时空维度中揭示人性以及人性中善与恶的交锋与对抗,由此来考察在持续变化的犯罪片创作走向中出现的很多新的文化信号,并重新认识到互联网在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现在,有超过70亿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在为人类文明和生活提供许许多多的事物。所谓的设计就是和谐,也就是说,将人生来具有的五感和人与物之间的平衡,加入科技、新素材、经济性以及人对自然的关爱之情,设计工作就是对这些要素的综合考量。好的设计,大概指的就是对这些众多要素的平衡。所以我想,在500年甚至1000年前,所谓的好物,也是实现了当时的众多要素之间的均衡的东西,而那些流传至今的来自过去的智慧和
数字媒体在发展中并未限制在一个创作领域与专业训练,画面的审美与创意都来源于艺术的根本追求与平面设计创作核心方法的延伸。电影镜头语言作为动态影像的基本技术手段也只是动态创作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与真实效果创建都分别有其形式与工作规律。语言的运用与技巧的掌握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技术簇拥下变换出无法想象的精彩作品。在这里没有专业的边界,就如同早期电影设计创作是由平面设计师出身的人完成的一样,创
“新语言”并非是完全臆造的空穴来风,而是相对于已有传统艺术语言而言的一种新艺术语言.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和影响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符合社会需求,这种新艺术语言——“数码艺术”便应运而生了.
本文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一是“一带一路”中国联通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等的主干道,二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个领域看似并不关联,它们与西部馆藏美术的国际传播又有何联系呢?笔者认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的主体之一——虚拟现实是“一带一路”西部馆藏美术的国际传播新动力,其未来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下面,将结合《敦煌飞天VR》项目实践着力对这
所处时代的信息呈现方式区别于以往任何时候,其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更新节奏快、媒介多样化、传播与接收主体重叠……信息可视化设计(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利用图形、图像技术,使信息经过人眼通道进入大脑,允许用户一次查看、探索和理解大量信息,建立以直观方式传达抽象信息的方法.本文从视觉、认知和情感三个层面对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虚拟现实”最大的特征在于,营造出看似“真实”可信服的虚拟环境.一旦人们进入到虚拟现实的世界里面,在这里导演不能完整地掌控一切细节,电影中惯用的蒙太奇手法不复存在.任何人都只是完全身在其中的一员,按照如生活一般的、连续的、自然的进程展开事件,需要观众去自己捕捉和感受.而在探讨虚拟现实影像的创作之前,首先要清楚的是,虚拟现实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方式,而非单纯的技术展现。在评判技术与艺术区别方面,有一种
声音艺术(Sound Art)这个词相对较新,但这个概念本身根植于20世纪初达达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作品.尽管这种声音艺术表现形式是由一系列以听觉刺激为核心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但每一种声音类别的作品都利用了两个重要因素作为主题和材料的组成部分:声音和聆听.声音是物理震动和介质传播的复杂过程,当声音以自己的时间和位置展开的同时它也在消失,人们无法控制、触摸或感觉它,要想参与其中,就必须倾听.与纯粹的无意识
中国文化是数千年前发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作为最古老的文明,中国文化的形式十分多样,对辐射周边地区的哲学、美学、伦理和风俗传统等有着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化包括可见的物质形态文化以及非物质形态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中国文化题材的虚拟现实作品,主要包括以中国建筑、绘画、古迹、博物馆美术馆、故事传说等为主要视觉表达内容,以沉浸式体验、交互形态为感知方式,运用当下虚拟现实技术手段,结合中
中韩两国的地缘关系在表达中韩二战历史的影片上导致部分战争经历的同构.源于“反殖民/抗日侵”的二战影片在中韩当代电影制作中亦常有同义主题,除去关于战场的正面描写、微观化而回到个体感官反应之上的性别叙事尤其值得辨思.以近年来连续出现的《鬼乡》《南京南京》《斗牛》《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等影片为视阈,可见出其中包含的战争创伤、心理抚慰与文化中的族群重建问题.
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题材纪录片出现在世人面前,为记录下一曲曲人生暮歌.本文以中韩老年题材纪录片为观照对象,将之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在创作手法、叙事、价值取向上的共同特色,也探讨了其在叙事策略、价值取向、镜语风格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韩老年题材纪录片存在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