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绿原酸抑制了POD活性,而对PPO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富士以0.0001﹪的绿原酸、红星以0.0008﹪的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的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绿原酸抑制了POD活性,而对PPO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富士以0.0001﹪的绿原酸、红星以0.0008﹪的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的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EHA105为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番木瓜、猕猴桃等3种果树,以Gus瞬时表达评价转化效率,优化了转化条件,初步建立了这3种果树的遗传转化体系.
本试验主要通过田间采样和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因子的分析,寻找影响产生IBN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显示:IBN主要发生在棕壤土和滨海潮土上,雨量分配不均,干湿明显是造成IBN的主要气候因子;土壤pH越低,土壤有效锰含量越高,苹果IBN发生越严重.土壤中的有效锰铁呈负相关性,缺铁可引起树体对锰的过量吸收,从而造成树皮锰含量增高,苹果IBN发生程度加重.
对13个沙棘品种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上表皮细胞大小等指标差异较大,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表皮毛密度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较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大、疏松度小、上表皮细胞较大者抗旱性较强
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琯溪密柚(Citrus Grandis cv.Guanximiyou)自交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发现琯溪蜜柚自交出现了两种情形,简称Ⅰ型和Ⅱ型.Ⅰ型在授粉后5d的珠心组织细胞有变形现象,接着胚囊萎缩,只有外珠被能发育到50d左右才停止生长.Ⅱ型珠心组只细胞发育正常,胚囊空腔变大,珠孔端出现有倒卵形的两个细胞或是不规则柱形,胚囊内有游离丝状物产生,随后胚乳出现萎缩,导致种子的早期败育.
6位生妃子笑荔枝在采果后抽生3次秋梢,总长度可达90cm.2000年1月上旬在厂东新兴县对受冻害的妃子笑荔枝秋梢进行短截修剪处理,轻、中、重度修剪后末端枝梢均能成花,但修剪重的成花枝比例较低,且形成的带叶花序比例较高.在修剪时分析了各次秋梢叶片单叶的鲜重、叶面积、干重和单位面积叶片重(比叶重),以第2次梢质量最好.分析了枝梢、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其中淀粉浓度分布有一定规律性:枝梢从基部往先端
以"美中红"番木瓜茎尖和侧芽为材料,研究番木瓜不同外植体较适合的消毒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9(3)]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番木瓜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继代培养基为3/2MS+6-BA0.5mg·L+GA0.2mg·L+蔗糖4﹪,增殖系数为4.7.本研究为番木瓜良种的敏育和种质的保存提供依据.
根据我国梨生产的现状和加入WTO后市场的变化,从无公害化生产、特色化生产、国际化生产、完善生产和销售体系和加强科研工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梨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以葡萄试管无性系为试材,从形态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研究了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遗传稳定性,从而为葡萄种质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依据.
以苹果成年树(品种:新红星、富士)和幼树(品种:富士)为试材,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节位对比,顶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和Ca、Mg含量较低,K含量较高.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和K含量下降,叶姆素a/b比值和叶片Ca含量增加,而Mg含量变化不大.相对来说,下外围新梢相比,在"新红星"上,短枝叶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而在"富士"上却相反.
通过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菌块、病菌液体培养后滤液(CFE)、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剂(ME)等处理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苗(怀黄)进行诱导,测定板栗几丁质酯、β-1,3-菊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和比活性.结果表明:菌块处理对板栗4种酶的活性、比活性的诱导效果最佳;酶活性在接种后的35h~40h达到高峰.板栗几丁质酶具有内切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