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丹霞学"的概念、定义.丹霞山为中国红层研究之源、珠三角水系之源和中国音乐之源,应建立"丹霞学",全面研究.与红色砂岩有关的一切学说称为丹霞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考古学、社会学、美学、音乐学和文学.建安文学创立"丹霞"汉语名词.丹霞山为舜帝南巡做韶乐之地,称韶石,鲶鱼转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可作为证据,郦道元《水经注》记录了韶石.丹霞山为南北朝开始客家人南迁的第一座祖山.北宋崇宁年间,法云将锦石岩命名"梦觉关".明嘉靖年间广东通政参议伦以谅诗:"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第一次在丹霞山出现"丹霞"名称.明末清初,赣州巡抚李永茂和李充茂兄弟隐居丹霞山,感悟:"色如渥丹,灿若明霞".1870年,李希霍芬将丹霞山地层命名为"Deck-Sandstein(被砂岩)".1927年,冯景兰和朱翙声提出"丹霞层".1939年,陈国达提出"丹霞地形".1978年,曾昭璇开始使用"丹霞地貌".1982年,黄进发表以丹霞地貌为题的文章《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包括丹霞山在内的南岭山脉经历了新构造运动的8次抬升(乳源石坑崆主峰、红黄土壤分界面、丹霞山5级夷平面和珠江三角洲平原).丹霞盆地形成于中生代,主景区地层产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印支运动形成SN和EW两组节理,燕山运动形成NE和NW两组节理,新构造运动抬升沿着节理崩塌形成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