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碳纤维表面能差异性研究

来源 :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不同类型碳纤维表面能差异以 及上浆剂对表面能极性、色散分量的影响规律,利用 威廉吊片法、OWRK 理论获得了去除上浆剂前后的碳 Ⅲ、碳Ⅶ、M40、M40JB 和M55JB 碳纤维表面能及其色 散、极性分量。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能从大至小依次 为碳Ⅲ、M40、M55JB、M40JB 和碳Ⅶ,而极性分量占 11%~ 25%。去除上浆剂后极性分量下降较为明显,碳 Ⅲ、碳Ⅶ、M40 和M55JB 分别下降了56%、21%、18% 和16%,而M40JB 去除上浆剂前后极性分量变化不大, 这可能与上浆剂中含有的极性官能团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设计算法的软件系统,研究人脸检测与人眼定位及基于LBP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并探讨在嵌入式ARM11平台实现人脸识别系统的可行性与优势;最后结合人脸识别算法与ARM11平台优势,实现了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经实验结果验证,此系统识别率和速度都满足实时人脸识别系统的要求.
In this paper, self-triggered strategies for descriptor systems are presented. In a self-triggered state feedback scenario, the lastsampled state of the plant is used to decide the next time instant.
利用断裂力学方法,建立了复合材料帽型 加筋壁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cohesive 单元模拟 筋条与蒙皮间的连接界面,研究了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受 面外弯曲载荷作用下的界面脱粘问题。数值分析结果 与四点弯曲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合 理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该模拟方法探讨了筋条细节 设计以及结构承载方式对于界面起裂载荷及起裂位置 的影响,获得了界面起裂载荷随帽型筋条设计参数变化 的规律。
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阻抗研 究,目前普遍采用集中准静态压痕试验与低速冲击试验 两种类型的损伤引入方法,通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 速冲击和准静态压痕力作用下损伤参数的研究,提出了 基于分层损伤面积等效方法。
Z-pin 技术是一种增强复合材料层间韧性 的新技术,Z-pin 能有效的抑制分层损伤,抵抗冲击破 坏,提高剩余强度。有研究表明,Z-pin 能将I 型层间断 裂韧性提高至18 倍,减少50%的冲击分层。本文通过 试验以及有限元方法验证了Z-pin 抵抗冲击以及提高 冲击后剩余强度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含Z-pin 层合 板分层面积比无Z-pin 层合板可减少16%,数值计算结 果减少35.5%。
采用低粘度液体耐高温改性剂、耐高温 改性剂、促进型固化剂合成了BA9914 树脂,并对该 树脂的耐热性、粘温特性等进行研究表征,结果表明: BA9914 树脂适于VARI、RTM 等液体成型工艺,具有优 良的成型工艺性及耐温性能。
本文采用热塑性树脂协同环氧树脂的增 韧改性方案以研究开发高韧性的双马树脂基胶黏剂。 研究了聚醚砜以及聚醚砜协同环氧树脂对胶接性能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醚砜协同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 获得了较高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在室温至175℃ 的温度范围内,所研制胶黏剂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接 近或达到了环氧胶黏剂的水平。
以国内首台自动丝束铺放工程样机为试 验平台,自制预浸丝束为铺放原材料,分析了预浸丝束 质量对自动丝束铺放过程的影响,分类研究了其各项工 艺性能对自动丝束铺放过程的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宽度 精度控制、树脂含量控制精度、加工制造精度控制、粘塑 性变形及铺敷性控制、通过性能控制等;针对复合材料 典型结构包括平板、波浪板以及变截面进气道进行了工 艺铺放验证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铺放效果;最后总结分 析了影响自动
目前,中航工业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在自 动铺带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并 采用两步法自动铺带技术制造了一种大尺寸壁板蒙皮 (10m×2m)。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动铺带技术的特点和 两步法铺带路线、大尺寸壁板蒙皮的设计、铺带制造以 及铺带效益分析等。大尺寸壁板蒙皮的成功研制,为大 型复合材料翼面类构件自动化制造奠定了基础。
利用光纤Bragg 光栅进行检测,对复合材 料的冲击累计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材料未受到严重损伤状况下,光纤Bragg 光栅传感器的 检测十分稳定;用较大的能量进行反复冲击,光栅波长 的变化呈现阶段性,与冲击的破坏机理相一致。因此, 通过光栅波长的变化可对材料损伤状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