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造心”的好老师--例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心理辅导

来源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老师,教育也是一个“造心”的工程。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个还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的心灵成长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类似这样琐碎的一件件小事,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比比皆是,也许有人会以为它不值一提,但笔者却觉得应该和孩子们聊一聊,哪怕只是对一个孩子有启迪,那就是有价值的!滴水穿石,教育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的艺术。班主任的工作意义也就蕴藏在这样一件又一件小事之中。
其他文献
“顺水推舟”这个成语本来是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做事,多含消极怠慢不恭之意.略带贬义.但在班主任工作中,能恰当运用“顺水推舟”的技巧的话,则多体现出积极主动的工作技巧.在此间,“水”是学生带给老师的氛围困境等等,它们或凝重棘手,或激情澎湃,需要老师用智慧化解,用智慧引领.“舟”则是班主任的育人目标.顺水推舟的目的是巧用临场场景,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是“把人的心灵精神从抵触引向高处”.
要建立优秀的班集体,要让学生变得强大,首先就要努力营造氛围,让学生深切体会,产生包括对教师、班级、自我等各方面的“认同感”,此为“身受”.而学生一旦具有了认同感,不仅会对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也将潜在地影响一所学校的文化塑造和精神传承,此为“身动”.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进行了以下尝试.
班主任在遇到困难和不被理解就会产生困惑时,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有没有把教育做到他们心坎上了,学生犯错的原因有没有找到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事比较多,想法、主意也较多,因此在这新形势下,班主任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到班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班主任的职责是努力培养好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积极德育,“是指教育者遵循积极主动的干预原则,将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契合,通过对受教育者自我道德成长能力的培养,加深并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德育情感体验,促使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完善。”积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199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倡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的眼光来对待人们的心理现象,用更加开放、欣赏、鼓励的方式来看待人们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并对此进行
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T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及时肯定了T的进步,并感谢他对老师的信任和为班级做的工作,很诚恳地告诉他: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班集体建设是班级成员在学校教育管理和集体主义价值引领下,以促进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以学习为主的共同活动中,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认为:具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人是幸福的,学生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与集体的人格特征是相互影响的.积极心理学在班集体建设中运用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个性品质,凝聚自我向上的力量,形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绕不过进行道德教育。冷酷打压或遏制,还不如勤快疏通,将班主任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美德、远离消极的德性取向上,使其给自己打造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当教育者放下老师的“架子”,卸下一贯的表情,巧用“爱”这把钥匙,走近学生,试着去了解每一个人,自身教育心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现生活也在发生质变!一种新型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此形成。这就是积极德育教育的魅力。
明媚的校园里,有那么一小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同样生活在蓝天下,同样享受着阳光和雨露,但由于他们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而往往被大家忽视.其实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杰是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刚入学,他就因其特殊的表现而被大家认识,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能在走廊里看到他随意走动的身影;出操时,他总是游离在大部队之外;时不时的会看到他一个人手舞足蹈,陶醉其中.医生在他的诊断报告上写:智力轻度缺损,智力
作为一个经常在高年级的班主任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一旦受到伤害,所形成的心理对抗往往很难缓解,甚至会发展为逆反心理.所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它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矫正的心理功能,满足了学生自尊、自重的心理需要.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两个特殊的孩子,面对他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教育呢?在教育或转化一个特别的孩子时,千万不能用说教的方式,这样只会增加教育难度,造成孩子更多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用自己的一份爱来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孩子创造一种充满儿童生活趣味的场景或活动情境,让儿童找到感觉,享受童趣,让孩子成为最美的那“一朵花”,绽放最美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