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中国,按费孝通(1998)的说法,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人社会,人口的流动率极低。在长达25年之久的集体化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把农民固定在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生产队里,人口流动非常有限并且受到国家权力的诸多限制,形成了所谓城乡分立的二元格局,也正是通过这种城乡二元体制,我国完成了工业化体系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两大基本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分田到户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民外出务工逐步成为一个潮流,对我国城乡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再也无法离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工作,而农村则成了所谓的“空心村”,乡村社会再也不是费孝通意义上的熟人社会,春运期间的民工潮一次次见证着乡土中国的流动性,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成为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推动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