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第十六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植株生育期含氮率、氮素吸收强度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明确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下降幅度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243.0 kg N·hm-2的增幅最高.在低量162.0~202.5kg N·hm-2和过量324.0 kg N·hm-2氮肥配施下,生育期小麦植株含氮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出现;高氮243.0~283.5 kg N·hm-2配施的小麦植株含氮率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低量氮肥配施小麦生育后期有可能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小麦达到高产9860 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率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氮素收获指数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氮肥配施量为243.0 kg N·hm-2,并且在连续还田4年后冬小麦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其他文献
  为找到最佳的控释肥的施用方法,为减缓小麦旗叶衰老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旱地小麦优质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控释肥施用量对小麦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
会议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其小麦全生育期内降雨量一般不足200mm,其中一部分还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降雨,仅能满足冬小麦总耗水的25%-30%,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水分胁
会议
小麦产量是由于物质积累量所决定,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只有光合作用能力强,净光合量大,干物质积累量才能提高并实现高产.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作为调控作物多
会议
  为明确冬小麦不同水分条件下全生育过程日耗水及阶段耗水特征,2011-2012年在北京地区利用24个蒸渗仪系统连续监测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小麦品种京冬22的耗水动态.试验于10月1
会议
水氮资源的过度利用是造成河北省地下水下降和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氮利用量持续增加和小麦产量的非线性关系是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研究河北平原区高产冬小麦水氮
  土样扩蓄增容肥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作农业研究院近年研发的,具有复合肥功能的同时,具有节水保水等功能.2012-2014年在陕西三原县(水地)和永寿县(旱地)进行土壤扩蓄增容
会议
河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小麦产区,近年来该区域小麦产量不断提高,9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也不断出现.在群体穗数已经相当高的基础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辅助调控来提高以氮肥为主的
会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水和氮肥底追比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播种水和氮肥后移显著降低灌
会议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该地区冬小麦主推品种之一的西农979为材料,通过裂区试验,水氮各设置三个水平[自然降水(W1)、土壤水分
  为了给晋南地区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临Y7287’为试材,在临汾市尧都区洪堡试验点玉米秸秆连续还田基础上,于2009和2010年分别研究了施氮量和施用方式对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