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s/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对新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兴有机污染物(EOCs)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存在潜在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孔径可调以及拓扑结构多样性等优点,广泛用于EOCs 的吸附去除.将MOFs 固定在高分子材料中可有效提高材料稳定性并避免二次污染[1].
其他文献
汞是一种具有很高毒性和生物可积累性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对于生物体的危害极大,其在水中浓度通常在ppb 量级.然而,即使在很低的浓度范围,汞也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毒害作用.有机汞中甲基汞毒性最强.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最大汞许可含量为1ppb[1],美国环保局(USEPA)建议饮用水中汞最高浓度是2ppb[2].
会议
纳米银(AgNPs)由于具有优良的光、电、催化性能以及广谱的抗菌性能而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AgNPs 的广泛应用,使其不可避免地被释放到环境中,进而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AgNPs 一旦释放进入环境,其迁移、团聚、溶解等物理化学转化与归趋均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1,2].
会议
纳米银因其优异的抗菌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到环境中.前人的研究表明,进入环境中的纳米银本身及其释放的银离子均具有生物毒性,存在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1].因此,研究环境中纳米银的来源、转化和归趋对科学评估其环境和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
纳米银(AgNPs)作为一种优良的杀菌材料,在纺织业、食品工业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AgNPs的毒性主要来自其释放的银离子(Ag+)而导致氧化应激等现象.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纳米银的转化行为和毒性机制,需要发展一种能够分离和定量生物体内不同形态银的分析方法.
会议
环境基质中污染物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是解释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和评估其环境和生物效应的关键参数[1]." 微耗损(negligible depletion)萃取"仅萃取全部分析物中极少的一部分,避免破坏结合态与自由溶解态分析物之间的平衡,从而测定得到污染物的自由溶解态浓度.该方法一般通过使萃取得到平衡以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但现有方法普遍存在萃取平衡时间太长等不足.
会议
纳米银由于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特性,被广泛添加到纺织品、食品包装材料、个人护理品和医疗器械等日常消费品中,已成为纳米领域应用最广泛、商品化程度最高的一类纳米材料[1].以往研究表明,含纳米银的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纳米银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2-3].
会议
汞是一种很容易挥发的有毒有害重金属.煤炭开采、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都会造成环境汞污染.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与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密切相关.
会议
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是国内外环境和土壤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由于修复效率高、修复周期短、二次污染易于控制等特点,成为土壤有机污染修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也常常应用于PAHs 污染土壤的治理工程.
会议
可见光催化降解反应在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对其反应过程进行监测和对其机理进行研究,可指导更高效催化剂的构建.非侵入式的原位监测手段可在不干扰反应的同时获取深入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信息,非常适合于反应的监测与机理研究.
会议
2017 年是元素硒发现200 周年,作为一种生命必须元素,硒在生态环境安全、人体健康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稻米是中国南方居民的主食,是人体硒摄入的主要途径,而我国是一个硒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国家,环境硒水平决定着粮食硒营养背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