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批和补料分批发酵技术,底物和产物动力学、产物和酶活过程监测技术,体外高通量抗肿瘤试验和体内抑癌试验,以及半经验量子化学,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灵芝真菌关键产物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灵芝酸)在液体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合成、合成调控,抗肿瘤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化学基础。结果表明,虫类药f蜣螂可对灵芝多糖的生物合成,其关键活性成分是9-油酸酸胺和棕榈酸,并获得了其促进灵芝多糖生物合成的基本机制;获得了灵芝关键活性多糖IPS-1-1的基本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关键酶节点;明确了蜣螂中9,10-环甲基十七焼酸对灵芝三萜合成的正向调控作用^采用昆虫蜣螂补料-分批发酵后,灵芝发酵物(总培养物)抗小鼠肝癌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胞外三萜样品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但胞内三萜样品对BEL7402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增强,灵芝三萜(灵芝酸)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抑制’用主要是阻断BEL7402细胞繁殖G1期到S期的转变。量子化学分析表明,总能量(Et)、最髙占有轨道能量(Ehomo)和原子9、11、15、23的净电荷六个参数是影响灵芝三萜(灵芝酸)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