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发展的经验表明,湾区往往也是体育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和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学者对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由宏观的产业规划深入、细化到湾区内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以及体育产业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但是,国内学者尚未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从体育产业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目的:厘清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基础条件,探寻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对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讨论等研究方法。研究团队还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论坛、2018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和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论坛,获取了大量研究资料。研究结果:1.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优势,拥有丰富的体育基础设施资源和多元化的体育赛事活动,拥有数量庞大的体育机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体育产业。2.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世界主要发达湾区以及国内湾区的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湾区规划应重视空间层次性、统筹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协同是各地方政府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全面统筹协调、共同制订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横向转移和纵向转型,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价值链整合产业布局、以整体效应规范产业有序发展的良性格局。区域产业协同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划分,在产业的发展环境方面可分为政策规划协同、分工布局协同、产能需求协同和产业创新协同;在产业链联结的方式方面,可分为垂直型产业协同、水平型产业协同和交错型产业协同;在协同的驱动力方面,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协同和市场牵引型产业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需要合理定位,要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应在合作模式、产业链重构等方面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必须要构建多视角、多元化的协同发展模式。以体育产业链分工为重点,优化大湾区体育产业结构;以体育产业内分工为重点,助力大湾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以体育产业全面融合为重点,实现大湾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以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提升湾区体育产业竞争力。3.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若干对策: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构建由中央牵头、由粤港澳各方组成的大湾区体育协调机构,克服粤港澳三地在法律法规、管理模式以及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差异。二是定期编制《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湾区内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和公共服务等政策。三是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等,建立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合作中产生的争议,提高合作效率。四是加强体育人才流通、体育资本流动、体育企业管理和体育行业认证标准对接。五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粤港澳体育信息平台,实现赛事互通,市场共享。六是加强与全球体育产业机构的对接和合作。2)发挥湾区政策引领作用一是协调粤港澳规划、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包括土地、财政、税收等在内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配套政策,并保证政策的落实。二是借助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自由贸易区等制度优势,在试验区内实施"飞地"政策,如允许在湾区内开展体育博彩业、投资自由化政策等,推动湾区的改革创新。三是加大对体育产业投融资、税收、研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体育企业发展。3)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大湾区内各企业和社会团体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增进粤港澳三地体育企业和体育社团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湾区内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流动。建立大湾区各运动项目协会联盟,充分发挥协会在联系三地政府、企业和个人中的作用,推动三地体育产业要素自由流动。成立大湾区体育企业家联盟,为大湾区内的企业交流合作提供高时效、高质量的服务。4)建立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和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群,通过跨区域联合研发、构建总部基地网络、共建园区等方式,重点打造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健身休闲娱乐业、体育中介、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产业链。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深挖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发展体育产业,形成相辅相成体育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