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基于正方晶格介质柱的耦合型光子晶体波导的传输特性,分析了色散关系随缺陷区半径的变化。基于耦合型光子波导设计了3dB光束分束器,且单端口效率可以达到49.7%,比传统的玻璃分束器的效率高的多。新型分束器具有较高的效率且易于集成,必然在未来空间光通信小型化的趋势下,发挥重要作用。
【机 构】
:
光电信息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54 物理电子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基于正方晶格介质柱的耦合型光子晶体波导的传输特性,分析了色散关系随缺陷区半径的变化。基于耦合型光子波导设计了3dB光束分束器,且单端口效率可以达到49.7%,比传统的玻璃分束器的效率高的多。新型分束器具有较高的效率且易于集成,必然在未来空间光通信小型化的趋势下,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传统的接入技术工作频带窄,与传输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带宽不匹配。无线光通信以其高带宽、低成本、便于安装等优势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宽带接入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无线光通信的原理及其系统各模块的特点,结合传统接入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光通信的接入网结构,论述了无线光接入网各模块的功能,分析了大气信道对无线光接入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
本文针对卫星网络安全协议成本缺乏量化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为建模的卫星网络安全协议成本度量方法.首先建立了卫星网络安全协议行为、安全协议子行为及安全协议行为基的概念,基于排队网络和随机Petri网,分析了卫星网络安全协议子行为性能特性,通过卫星网络安全协议行为的分解和结合,对卫星网络安全协议行为在网络时延、吞吐率、比特丢失率和误比特率等方面成本进行了度量。基于中继卫星传输视频数据的实例,对安全
本文阐述了军用综合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集中式网络管理在战场环境下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CORBA的军用综合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利用CORBA技术实现的分布式网络管理可满足网络的可靠性、实时性、抗毁性、可重组、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侦察卫星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的对全球进行侦察,对侦察卫星的过境预警是必要的。本文针对光学成像、雷达成像以及电子侦察三类侦察卫星,建立了基于STK的侦察卫星预警仿真分析模型,利用STK/Connect模块实现了STK与Matlab通信,从STK中提取侦察卫星对特定区域的访问报告,再利用Matlab进行处理可得到侦察卫星对该区域的侦察情况的各种统计结果和非侦察情况,进而实现敏感军事区域对侦察卫星过境的预警
微光机电系统具有驱动电压低、转动角度大以及重量轻等优点,可应用于无线光网络组建和全光转发等应用领域。本文采用基于MOEMS技术制造的微反射镜来执行光束指向的精确控制,主要分析了MOEMS驱动电压与转动角度以及驱动电压与光斑重心坐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MOEMS微反射镜驱动电压与光束转动角度关系模型,并得出驱动电压与转动角度之间呈线性关系,驱动电压与光斑重心坐标(x)之间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x>100
光学系统中,特别是在无波前传感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由于是根据CMOS图像传感器所成像的质量来判断系统的性能,而我们只能根据CMOS图像传感器读取到光斑的强度,因此建立光斑的灰度值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实验结果表明,在曝光时间一定的情况下,CMOS图像传感器接收到的光斑的灰度值与接收功率成线性关系,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的开窗技术,可以对畸变波前进行分区探测,从而实现波前重构,因此可以
本文提出了在计算多模增益光纤有效受激布里渊增益系数时,以优化的高斯模场面积作为光纤有效截面积的方法。基于光强耦合微分方程,研究了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稳态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入纤光功率的增加,剩余光功率将达到饱和,而Stokes功率将线性增加,光纤的有效长度随入纤光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斑检测跟踪方法,该方法采用序列间信息量的分布情况作为检测特征参数来拟合圆心,并且按照拟合方程估计光斑能量中心点。本检测方法可以对大气湍流和背景光干扰方面起到较强的补偿作用,将检测误差有效地抑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其拥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水平链路无线激光通信的精跟踪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该算法在强噪声环境下拥有较强的鲁棒性。
本文建立了激光大气传输光强闪烁特性模型,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光强闪烁特性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引起的光强闪烁随传输距离、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波长越长,光强闪烁越小;平面波比球面波的光强闪烁越小等.设计了实验装置,进行激光大气传输光强闪烁特性测量,记录接收到的光斑、光强功率起伏,计算得到光强闪烁功率密度频谱,在高频范围符合-3/8定律.最后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嵌入在空间航天器内的光纤系统面临不同于陆地的应用环境(温度、振动、射线辐射等),对于光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产品和连接技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空间环境下光缆的材料选择问题,连接技术应具有的特性,以及光缆安装的系统测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