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之G20: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依据,对国家利益进行具体研究是制定中国在G20中策略的基础。现有文献较少对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再进行深入的分层研究。本文参考《美国的国家利益》报告中所采用的标准,阐明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基于国家利益,中国对G20采取了与G7/G8截然不同的态度。鉴于传统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难以充分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本文提出G20作为“发动机”的角色定位较为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此,要着重处理好G20与G8以及其他多边经济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G20的机制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并重点分析了在韩国设立秘书处的可行性。对于如何通过议题设置实现国家利益,本文也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尤其是提出了中国在G20中的优先议题:贸易自由化和发展议题。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群的发展程度和效益决定着区域竞争力的高低。本文以河南省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为例,借鉴新经济地理学中关系范式和演化范式的方法构建了分析框架,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路径依赖和闭锁四个演化机制来对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提出起重机产业集群未来进行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就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借鉴西方经济地理新理论范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国家间竞争由企业间竞争转化为集群间竞争,产业集群如何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成为集群研究的重要内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位置、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目的是提高竞争力,受制于人的产业升级导致落后和路径依赖,会损害集群的竞争力。提高产业集群的成熟度和完备性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多在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生产性集群,是残缺不完整的产业集群,专业性生产集群能将导致集群知识和
区域经济运行分析是一项实践性、时效性强、分析视角非常综合的工作,既要客观公正,又要表达灵活生动,挑战很多。本文结合对苏南四强县市江阴,昆山、张家港和常熟的比较,归纳总结分析的方式方法,研究分析存在的困境,提出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的方向与思路。
在全球转型和波动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的实现产业集群成功升级已经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回顾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动力机制、形式并重点阐述了构建地方网络的升级路径和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升级路径、链网互动治理的升级路径的研究进程,然后分析了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的特性应是兼具地方化和外部依赖性的双重特征,由此提出其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应是将地方网络联系和全球价值治理结构升级相结合链网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产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为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偶然因素所触发的长垣县区域经济增长点,只有与长垣县区域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才能触发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形成;在长垣县起重机产业集群演化的早期阶段
不少理论与实践表明创意阶层青睐于发达城市的内城空间,创意阶层的进驻带来内城的复兴。在西方城市示范作用下,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内城也涌现出不少创意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有些是自发形成,有些是政府主导下形成,虽然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集群的发展却在悄然中经历着一些变化。通过对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M50的分析,发现偶然因素、低廉地租、地方特质是M50创意集群萌芽的主要推动力,这一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测度了地级市层面的集聚程度,采用OP方法估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考察集聚经济、出口状态对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经验检验结果显示:集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率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存在差异,集聚程度对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效应,且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尽管集聚与出口分别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增长,但密集地区的出口企业未能享有正向的“集聚租”,说明“政策租”
回顾和讨论了肯尼亚农村和区域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以城乡发展为核心,特别注意了促进地方经济分散化发展。将重点放在了强调方法特征和强调加强城乡联系以促进发展,并在最后做出了结论。
探讨了乡村开发模式,概述了印度地区的城市化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以及城市形态与基础设施成本,提出了卫星城和走廊的概念,通过对印度首都地区的案例研究,综述了国家首都地区的规划说明,从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以及主要城市的特征分别加以阐述。同时提出了“在乡村地区提供城市生活”计划,并对此计划的实施、区位选择、土地征用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这篇考察报告主要考察了在达累斯萨拉姆地区(Dar es Salaam,坦桑尼亚首都)城乡联系中,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地方官员、地方政府及决策者应如何为推进城乡联系去开发孕育在城乡人民中间的那些能量。从分析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入手,对达累斯萨拉姆开发影响区的一个居民点进行了跟踪调研。强调指出影响城乡联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的、经济的、物质的及机制建设的、人员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