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塔气象要素和大气湍流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日-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日-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
【机 构】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出 处】
:
2011年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塔气象要素和大气湍流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日-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日-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10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暴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的湍流动量输送、向上的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暴日相比,强沙尘暴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的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白天因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为水平湍流动能的10%-25%。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对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变化和降水、热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海拔旱地油菜土壤有效贮水量在5月下旬~6月上旬是全生育期中高值出现期,之后有逐渐减少趋势,在不同气候年景下土壤有效贮水量在油菜生长前期贮水多,后期贮水少.不同深度土层有效贮水量具有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浅层土壤水分被油菜利用多,深层利用少.油菜生
The heat storage terms in the 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syste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heat storage terms of a subalpine meadow based o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为甘肃农业生产以及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基于甘肃省8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序列资料;基于春小麦、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相关区划研究成果,确立相应农作物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
Droughts caused by a lack of precipitation are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It is thu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risk of agricultural droughts to reduce their impact on
选择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差异较大的青海湖和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Penman公式计算两湖地区近50年潜在蒸散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提取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候因子,探讨两湖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近50来,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倾率达到-2.2 mm/a,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未呈现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倾率为0.02 mm/a.两湖地区潜在蒸散年总量在空间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一个干旱频发地区,旱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很大.及时准确的评估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物模式可以反映作物与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人为再现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能够从机理上定量描述作物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本文选择华北冬小麦干旱灾害为研究对象,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WOFOST进行适当改进,同时对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2006年成立以来,围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探索和日常业务服务,尤其是与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合作在干旱定量化影响评估方面的工作更有成效.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以旬为周期的"甘肃省干旱监测信息"、"甘肃省土壤水分监测公报"、和"遥感干旱监测"等服务材料,依托多个中国气象局业务能力建设项目、气象行业专项、为农服务新技术推广和基金项目等不断探索充实业务服务内容.2007年以来
基于甘肃省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分辨率的网格序列资料;基于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长条件及相关区划研究成果,确立相应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布局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降水量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期和产
利用定西半干旱生态环境与试验基地的FACE试验平台,开展了自由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区,当大气中CO2浓度比当前周围浓度增加80、250、320μl·L-1时,春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收获的全生育期延长1、5、8天,其中灌浆-乳熟期延长的较多.株高分别增加7.4、20.1、29.2%,叶面积增大13.1、18.8、40.0%,株高和
利用2000-2008年上年11月至当年3月冬春季的沙尘站点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雪盖产品MOD10A2,借助于GIS和SPASS软件,以沙尘日数和积雪盖度为指标,研究分析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冬春季不同程度的沙尘与积雪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冬春季存在着二个沙尘多发中心,即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以北至甘肃黄河以西、以北地区和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的西部,而积雪多分布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