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酱油微生物污染分析及变质风险预警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高峰论坛、第三届中国·新疆(兵团)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战略研讨会暨第四届塔河明珠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iadufzx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灭菌后微生物检测合格的成品变质酱油及灭菌后各工序进行分析,发现硅藻土过滤工序是成品酱油的主要污染环节。分离硅藻土及成品变质酱油中的污染菌,对其进行16S rDNA 序列分析,确定导致成品酱油变质的细菌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megaterium、Bacillus halodurans,3 种芽胞杆菌同时存在于硅藻土及变质酱油中,证明了硅藻土污染是成品酱油微生物污染变质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可生物降解的纳米食品包装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的抑菌性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前沿研究领域。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PVA)-TiO2 复合纳米包装材料,并对其物理、机械、微观结构及抑菌性等进行了研究。
在红曲菌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酸能够显著提高次级代谢产物Monacolin K 产量,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Monacolin K 产量稳定的红曲菌株M-1 为出发菌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红曲菌不同培养基中的菌丝体进行观察,以深入了解谷氨酸对红曲菌Monacolin K 的促进作用。
会议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的稀有人参皂苷活性最为显著.但是,人参皂苷很难在体内转化及吸收.本文对人参提取物进行研究,而不是针对某一种人参皂苷,以脱脂乳作为培养基,分别利用五种乳酸菌对人参皂苷进行转化,即37℃发酵培养72h.
会议
本研究将没食子酸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通过没食子酸接枝壳聚糖与酪蛋白磷酸肽之间的分子自组装,制备了新型的纳米颗粒,作为食品多酚的输送载体.综合应用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氢谱核磁共振表征了没食子酸接枝壳聚糖共聚物.通过改变反应物中没食子酸与壳聚糖的比例,制备了接枝率在26.5 ± 1.0 到126.0 ± 1.1mg/g 之间的共价复合物.
会议
探讨了一种天然来源的抗冻肽(SFP)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NZ3900 菌株中的表达条件。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对SFP 抗冻肽基因进行有目的 的剪切重组,将重组SFP 基因插入到食品级表达载体 pNZ 8149 中,经电击转化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诱导获得重组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构建了重组抗冻肽(SFP)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诱导表达系统。
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黑龙江流域中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湖泊、河流中栖居着丰富的冷水性鱼类资源。由于特殊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和对宿主的适应性进化,栖息于冷水鱼肠道的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差异。
褐藻胶寡糖因其内在的生物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褐藻胶裂解酶可将褐藻胶降解为褐藻胶寡糖,基因工程技术为高效生产褐藻胶裂解酶提供了技术方法。从鲍鱼肝胰腺中提取RNA,通过RT-PCR 得到cDNA,以c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得到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l,将其先与pGEM-gpdA 载体连接加入启动子gpdA,然后与pAN7-1 表达载体连接,并在2 种霉菌Aspergillus niger
为了能够客观、快速、无损地评价花生产品质量,确保储藏与食用安全,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有害霉菌污染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对经过钴-60 强辐射杀菌后的新鲜花生样品分别接种谷物中五种常见产毒霉菌(黄曲霉3.17、黄曲霉3.3950、寄生曲霉3.3950、寄生曲霉3.0124、赭曲霉3.6486),并于适宜条件下(26℃、RH 80%)储藏9 d.
在分析炒制前后瓜蒌籽油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炒制前后瓜蒌籽油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并联合全自动氧化测定仪比较了炒制前后瓜蒌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 表明,生瓜蒌籽油主要含37.05%的亚油酸、20.83%的油酸、4.61%的棕榈酸、34.38%的亚麻酸和2.91%的硬脂酸;而熟瓜蒌籽油中主要含41.75%亚油酸、24.52%油酸、5.11%棕榈酸、25.03%亚麻酸和3.58%硬脂酸;生
砷和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元素,食品中的砷、汞毒性与其化学形态息息相关。目前食品中砷或汞形态的分别检测方法较多,但实现砷、汞形态的同时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建立了基于色谱联用ICP-MS 技术同时测定砷、汞形态的方法,并在大米和海产品实现应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