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成下降趋势,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已迫在眉睫。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我们将研究重点定位在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武汉市中学48个班级,共计1440名被试,有效问卷1350份。
【机 构】
: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成下降趋势,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已迫在眉睫。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我们将研究重点定位在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武汉市中学48个班级,共计1440名被试,有效问卷1350份。
其他文献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从宿舍气氛的视角来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用《大学生宿舍气氛量表》和《GHQ-20心理健康量表》,按文理科来抽取某高校一至四年级的280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择业期间毕业生焦虑程度明显上升,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者间的关系模型,为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干预提供参考。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地区七所高校600名本科毕业生采用自编择业焦虑问卷、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20)及自杀意念量表(BSI)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毕业生择业焦虑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父亲职业、学校声望、学校类别等因素对择业
以280名农村寄宿制留守高中生为被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应对方式问卷(WOC),检验了三者关系并初步建立潜变量间的结构模型。结果:(1)留守生与普通生在MHT和应对方式上差异不大;在恐怖与寻求社会支持维度上存在走读与住宿生差异;各年级在MHT部分维度上有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MHT除孤独感外的各维度及WOC部分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在学习焦虑和过敏
目的:调查研究生新生的心理状况,为研究生复试选拔人才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整群抽取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的考生1972名(男、704名,女、1268名),年龄在19-46岁之间,用MMPI来评价考生的心理状况.结果:(1)对MMPI测验的分析结果表明,59.2%的考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分大于60,13.6%的考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分大于70.
为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中学生的家庭损失程度与乐观悲观倾向、应对方式及应对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用问卷法对重震区五所中学的322名羌族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1)个体家庭在大地震中遭受的损失程度较为严重,但其乐观倾向得分却显著高于悲观倾向,积极应对水平也显著高于消极应对水平,个体的应对自我效能感得分亦显著高于平均水平.(2)只有家庭严重损失对个体的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消
目的:学习倦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了解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是关注的话题,研究从学习态度的角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探讨学习倦怠.方法:通过对101名成人高校专科学生和126名成人高校本科学生的调查,采用潜变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学习倦怠和学习态度、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结构方程模型中学习倦怠对学习态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346,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329
选取山东省3所高校的56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测量,探讨了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及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总体学习适应水平及其5个维度水平均较高,居于中等偏上水平;(2)大学生总体学习适应及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3)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
目的:探索大学生完美主义、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投入、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Frost完美主义心理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17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中度负相关(R=-0.661,p<0.001);积极完美主义是预测学习倦怠(β=-0.399,p<0.001)、学习投入(β=0.277,p<0.001)的有效变量,消极完美主义
目的:探讨大学生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安徽师范大学的12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TAS总分与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因子分在不同焦虑程度学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情绪的不稳定和高度焦虑之间确有联系,情绪越不
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是个体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社交适应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社会交往过程当中,其所面临的人际压力、个体自身的人际自我效能感与青少年社交适应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人际压力、社交适应行为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