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RP1上的三种点突变可引起疫霉菌对氟噻唑吡乙酮的抗性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噻唑吡乙酮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卵菌抑制剂,于2015年12月在我国获得登记,用于辣椒疫霉、致病疫霉和黄瓜霜霉等植物病原卵菌病害的防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室内药剂驯化获得的辣椒疫霉抗氟噻唑吡乙酮突变体中,其氧化固醇结合相关蛋白ORP1 (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1)存在两类点突变:G770V和G839W.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定点编辑的方法,分别验证了两种点突变对辣椒疫霉抗药性水平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 显示,具有点突变G770V和G839W的转化子均对氟噻唑吡乙酮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包含G770V点突变的转化子表现出与野生型菌株BYA5相似的生物学表型,包括孢子囊产生和游动孢子的释放、休止孢的萌发和致病力等;具有G839W点突变的两株转化子均不能够产生孢子囊.上述两种类型点突变转化子的表型测定结果与课题组前期通过药剂驯化获得的突变体G770V和G839W的表型结果相反,初步推测卵菌遗传转化本身或CRISPR/Cas9可能存在潜在的脱靶效应导致G839W定点突变转化子不能够产生孢子囊,而G770V转化子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当的生存适合度.本研究同时获得了一类ORP1点缺失(ΔN837)突变的辣椒疫霉转化子,其对氟噻唑吡乙酮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大豆疫霉中相同位点缺失(PsORP1-ΔN837)也可导致对该药剂的抗性;具有ΔN837点缺失突变的两类疫霉转化子致病力均有所降低,但均能够致病.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疫霉菌对氟噻唑吡乙酮的抗性机制,同时也为新型OSBPI类杀菌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时,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使得病粒率上升,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增加,从而使小麦失去商品性.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实际中,有效药剂、防治时间、防治次数是否能够提高防治效果以及最大的防治效益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地点在豫南唐河县桐寨铺镇,所用小麦品种为中洛1号,赤霉病自然发生,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和30%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2种药剂,设置扬花期用药、扬花后7天用药和两次防治处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不仅能引起产量损失,而且发病籽粒中含有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为明确对赤霉病不同抗感品种和药剂综合使用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选取中感品种2个(郑麦9023和西农979),感病品种9个(衡观35、中麦895、周麦18、矮抗58、郑麦379、周麦27、郑麦366、百农207和郑麦7698),在扬花期喷施48%氰烯菌酯·戊唑醇50mL/亩,于喷药后21天调查不同品种的药剂综合防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为害西南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啶酰菌胺近年来开始应用于防治该病害.本文旨在了解西南地区田间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现状,评估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及抗性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了112个野生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其EC50值分布呈现连续的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变化范围为0.009 0~0.235 5μg/mL,平均EC5
The mitochondrial alternative oxidase (AOX),a cyanide-resistant ubiquinol terminal oxidase widely present in higher plants,parts of fungi and algae,facilitates respiratory activity of mitochondria and
随着高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大面积发生,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明确病原菌流行规律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对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2017年从浙江省金华、嘉兴和绍兴地区共获得134株水稻恶苗病菌,其中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101株,金华、嘉兴和绍兴地区分别为36株、32株和33株,分别占该地区种群的75.0%、71.1%和80.48%.根据多菌
桃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真菌引起的严重为害桃生产的重要病害.在美国,尤其是其东南部地区,造成了越来越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2013年夏季,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州,桃炭疽造成了50%以上的采后果实损害.在我国,该病在江淮流域桃产区也严重发生.现已上升成为了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DMIs类杀菌剂.但桃炭疽病菌对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
丁香菌酯(SYP-3375)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创制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化合物从天然产物香豆素出发,由香豆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两个天然产物片段组成、其结构新颖,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低毒、低残留、无“三致”作用,对哺乳动物、环境生态及非靶标生物安全.已获国际通用名称coumoxystrobin.由于其高度的环境安全性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使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采用离体测定
双苯菌胺(SYP-14288)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的杀菌剂。其结构与氟啶胺(fluazinam)类似,但是其抑菌谱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GC-MS分析平台,比对分析了双苯菌胺EC50浓度下处理与未用药处理的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代谢组的差异,根据具有保留时间和高分辨的代谢组数据库Fiehn 库,对菌丝代谢组进行定性分析。药剂处理后
氟啶胺是由日本石原公司开发的取代苯胺类广谱杀菌剂,对灰霉菌有特效,与常用药剂无交互抗性,但在瓜类作物上易产生药害,其应用受到限制.微胶囊可有效控制芯材的释放,农药可通过微囊化避免药害,并延长持效期.但氟啶胺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缓释性能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氟啶胺微胶囊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热重分析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表征获得的2%氟啶胺微囊悬浮剂平均粒径为4.35μm,包覆率为91.92%
SYP-34773是我国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究有限公司以氟嘧菌胺为参照,通过嘧啶环上的基团改造,合成的低毒嘧啶胺类化合物,迄今,其抑菌谱及吸收传导行为等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了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SYP-34773对25种重要植物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表明,SYP-34773对供试卵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及无性型真菌类的部分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在0.02~1.6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