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探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证候特征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技术探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首先收集七所三甲医院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其次从Internet搜集了Fisher-iris数据.选取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FS),运用MATLAB6.5软件进行编程.采用动态科荷伦网络,它的输出结果能反映输入样本的图形分布特征,在联结权的调整中,使权的分布与输入样本的概率密度分布相似,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动态神经元形成一种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待动态层神经元稳定后,把输入层与动态层间的权值转换为模糊推理系统相应规则的属性隶属函数中心,通过与神经网络辨识率比较,不断调整模糊规则及相应的函数参数,最终获得最优模糊规则.模型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其可靠性,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结果,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际并通过测试数据检验其合理性.结果:最终获取20个模糊规则,通过规则转换及设定筛选出6个常见证候,即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阴虚证.结论: 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模型,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模糊分类规则以较高的精度反映了学习样本集中存在的规律性,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提示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可用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银翘散及其拆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在缓解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临床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并解读银翘散处方中有效部位、组分或功能团及可能的配伍机理,为科学精简处方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观察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以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就诊的所有符合流行性感冒确诊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例124例,其中全方组43例,
大川芎方是中国治疗偏头痛著名方剂.在本研究中,文章探讨了大川芎方乙醇提取物鼻腔给药的镇痛镇静活性,并与灌胃给药进行比较.本实验选用三种动物模型进行评价:乙酸导致小鼠镇痛模型;热板镇痛模型及苯巴比妥诱导镇静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大川芎方乙醇提取物不同给药途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差异,利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大川芎方乙醇提取物脑内潜在效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大川芎方乙醇提取物鼻腔给药后具有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者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在新疆喀什、哈密、乌鲁木齐地区共收集32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代谢综合征诊断信息的公因子,利用因子方程计算因子得分,确定中医证候类型.结果:①32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症状可分为7类证候,分别为痰湿、痰热、心气瘀滞、肾阳虚、脾阴虚、心阴虚、肝气郁滞.②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汉族痰热证、心阴虚证罹患者高于维吾尔族(
目的:探讨眼针穴区的特异性及眼针疗法对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区组和非穴区组.后3组先建立D-IBS模型,然后穴区组针刺下焦区、大肠区、肝区和脾区;非穴区组选取同名眼针穴区外3mm处针刺.测定各组大鼠结肠运动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SP及其受体NK1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
目的:应用Ilizarov技术原理设计一种肘关节屈曲挛缩矫正器.方法:结合机械力学、材料学、人体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等多学科,运用计算机三维模拟制图等技术进行设计.结果:目前已设计出初步方案并已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相关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1120522686.2;发明专利:201110417797.1).结论: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矫正器获得初步设计方案和临床使用性验证.
文章阐述了流感的多发性及严重性,并对中西医防治措施等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论述了中医药对流感认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优势、近代各家不同观点及中医药应用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适应流感防治的需求.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火木层孔菌桑黄醇提物(EEPI)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mmI.D.× 250mm,5μm),以0.2%磷酸水一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95nm.以Inoscavin A为参比峰建立EEPI特征吸收峰共有模式,并通过峰重叠率计算、相似度评价系统、聚类分析等对
"三焦证治理论"是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涉及的证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三焦证治理论"的形成、发展历史,对其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在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临床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毒"邪致病特点和慢性心衰发病特点入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毒"邪致病具有猛烈性,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复杂多变,顽固难治,病症缠绵难愈,且易燥化伤阴,败坏机体形质,损伤脏腑结构功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慢性心衰发病具有多邪合并,顽固不化;病情复杂,牵涉多脏;易于变化,危及生命等特征.从发病特点的相似性,说明在慢性心衰病的过程中,有"毒"邪存在的可能.在治疗中,除予以基础的益气活血利水药物,还加入
目的: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六所三甲医院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选择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做为评价指标.结果:7个证候210例患者中,敏感度范围为66.67%~89.29%,其中风寒袭肺证的敏感度最高(89.29%),其次是痰热壅肺证(86.54%)、风热犯肺证(82.67%),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