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0年1月14日及10月16-17日,在位于上海西北郊的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分粒径采集了大气颗粒物,并于2010年10月1921日进行了采集样品和三种标准物质(草酸、蔗糖、石墨)的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分析。发现在不同粒径及不同时间段(如昼、夜)的新采集的大气颗粒物中的C(1s)NEXAFS谱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羧基-COOH及碳酸盐类/羰基CO基团成分的不同;然而在1月1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201800;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北京 1000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14日及10月16-17日,在位于上海西北郊的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分粒径采集了大气颗粒物,并于2010年10月1921日进行了采集样品和三种标准物质(草酸、蔗糖、石墨)的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分析。发现在不同粒径及不同时间段(如昼、夜)的新采集的大气颗粒物中的C(1s)NEXAFS谱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羧基-COOH及碳酸盐类/羰基CO基团成分的不同;然而在1月14日不同时间段采集并在冰箱中保存了9个月的分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C(1s)NEXAFS谱中却无此差异,表明在样品的存贮过程中可能存在含碳物质的衰减和再平衡反应。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北京观象台1951-2011年长时间序列降水统计资料、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1977-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93-2010年城区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针对北京地区在复杂地形、快速城市化和气候背景影响下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落区、可能影响因素,以及快速城市化后北京主汛期时间段、夏季城区降水量日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主要降雨时间、降水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于深入了解和
本文利用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SMB-WARMS,对2012年6月17-18日大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特征,为预报此类梅雨暴雨提供参考和着眼点。得出以下结论: (1)东北冷涡少动、西太副高强盛、长江中上游短波槽东移有利于副高西北侧与西风带南侧过渡区域的冷暖空气交汇、水汽聚集和动力抬升,提供了这次梅雨期上海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 (2)与西风槽和热带低压倒槽相联系的
利用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 (WRF),使用青岛地区精细下垫面土地利用资料模拟分析了有无城市下垫面情形下,青岛地区夏季海陆风、城市热岛现象。所有试验均成功地模拟出了海风和陆风的交替转换过程,城市地区风速小,热岛现象明显。城市面积增大造成区域气温明显升高,增温幅度为1~2℃,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及下风向的一些区域风速减小,但是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
城市天气预报工具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平台(以下简称MEOFIS)是集成多种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技术的客观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具备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处理、建立预报模型及预报运行、预报检验等功能。这五部分功能包括在建模试验和预报运行两部分中,其中建模试验部分包括了因子分析、预报模型的建立和资料的显示这几部分功能,预报运行部分包括了预报的实时运行、预报的检验和资料入库这几部分功能。建模部分中的
为了有效推进北京乡镇温度预报业务发展,挖掘精细化数值预报技术优势,本文以BJ-RUC数值模式产品为基础,采取支持向量机方法,开展乡镇精细化温度预报释用技术研究。利用98个自动观测站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逐时观测数据和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JRUC)35个要素36小时时效的逐时预报数据,选取41个预报因子,建立了98个观测站点4个季节的36小时时效的逐时温度预报模型。通过不同样本检
本文以北京2011年“7·24”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初步研究了灾害特点、成因、气象防灾减灾的特征.分析表明,2011年“7.24”灾害是2011年入汛以来北京最强降雨过程,也是2001年以来夏季出现的最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具有降雨持续时间长、过程累积雨量大、降雨落区分布不均的特点,过程共造成4人死亡,无重大经济损失;2012年“7.21”灾害是自1951年以来的最强降雨灾害,期
用电动自行车携带HOBO温湿度采集器对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一块约1.3KM2的区域进行了两次流动观测.利用观测数据,研究了选用不同地域代表性参考站、不同时段拟合数据对流动观测数据订正结果的影响.认为将有良好观测环境的临近郊区观测站作为参考站能够获得很好的订正效果.采用流动观测同时期的参考站数据作为拟合数据,其订正效果要优于采用参考站24小时气温日变化数据做拟合的方案.对经过订正的流动观测数据的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观测站1972~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选取8个极端气温指数和5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38年,炎热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日数、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寒冷日数和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中东部县市热指数的增加趋势和冷指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弱的升高趋势;最高气温极小值和最低气温极大值则呈显著升高趋势.
城市化发展导致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及辐射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城、郊夏季涡度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城、郊下垫面在晴天条件下的辐射平衡、能量平衡、反照率以及储热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条件下,城、郊辐射收支分配有显著不同.城市辐射陷阱作用导致城区向上短波辐射日均值小于郊区,城、郊分别为24.6 W/m2和39.5 W/m,城市辐射陷阱效应导致截留的短波辐射日平均值可达23.7W/m
通过研究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FM10、PM2.5)、黑碳浓度、臭氧浓度等大气成分要素、常规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气流后向轨迹和边界层高度等资料,结合热带气旋路径和天气形势对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造成的一次珠三角地区连续灰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热带气旋移动缓慢,其外围的外围下沉气流使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层结稳定、静小风、晴朗少云的天气条件,导致珠三角地区出现连续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