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冲孔灌注桩作为一种以泥浆循环为主的水下砼灌注桩,由于它施工工艺的复杂性,要求桩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每个工序质量管理,本文以LNG莆田燃气电厂冲孔桩为例,对冲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机 构】
:
福建勘察基础工程公司,福州350002
【出 处】
:
2008福建省地质学会地学科技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孔灌注桩作为一种以泥浆循环为主的水下砼灌注桩,由于它施工工艺的复杂性,要求桩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每个工序质量管理,本文以LNG莆田燃气电厂冲孔桩为例,对冲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家山等堰塞湖水位上升,直接威胁到灾区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堰塞湖面雨量的预报至关重要。本文应用GIS技术,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水系资料、堰塞湖位置等信息,应用水流逆向搜索方法,并参照航拍影像和1∶5万高程数据进行修正,提取出南坝、唐家山、肖家桥以及老鹰岩等堰塞湖上游小流域和地震灾区所处的嘉陵江、岷江、涪江、沱江以及青衣江上游流域边界,应用泰森多边
进入秋季后,北京地区降水比夏季明显减少,冷空气活动较夏季次数增多,强度增强,影响能见度的主要气象要素由雾逐渐转为烟或烟雾共存。进入秋季后,由于降水明显减少,空气湿度小,在弱风的情况下,南苑机场小于1 km的低能见度大部分都是烟、雾共同影响造成的,且这种低能见度天气一般转好都较晚,甚至一天都变化不明显。指出致使南苑机场产生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基本可分为两类:即有冷空气活动型和无冷空气活动型,分析总结了
2006年9月16日至24日京津唐及华北平原地区连续9天受低能见度天气影响,部分时段和地区甚至出现小于100 m的浓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利用NCEP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及其诊断分析,发现在台风影响下,京津唐及华北平原地区维持变性高压控制,受地形、水汽条件和地面辐射冷却作用,造成了低能见度天气维持数天。
自行设计组装了数字摄像能见度监测试验系统,并建立了数字图像反演能见度的理论模型,对南京地区某地的能见度进行了长期监测。通过试验系统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FD—12)同步监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数字摄像能见度监测方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能见度监测方法;该方法对天气的适应性强,能够监测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能见度;试验系统在低能见度时达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在高能见度时能够反映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增加靶间
对北京市专业气象台的预报工作进行了探讨,从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以及奥运气象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开展能见度预报的需求来源,采用统计学相似预报方法,同时采用常规地面天气图以及道面自动监测站等实况监测方法,并总结了预报的途径。
主要从野外第一手资料并辅以室内少量证据,即从沉积物成分、结构、构造,鲕粒及结构,古生物化石,砂岩体及煤层稳定性,地球化学,煤质和测井曲线等九大特征入手,分析该区的沉积环境,归纳出聚煤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主要论述了龙岩地区东部盖层下主要发育滑覆、推覆两种构造,并就这两种构造的控煤作用进行了探讨,根据控煤构造在空间上展布规律,对该区自东向西划分了3个控煤类型区,并指出了在不同的控煤构造类型区内的找煤方向。
探讨了龙岩地区“红层”及其下伏地层的特征,“红层”的分布,“红层”下找煤的一些有利条件,“红层”下找煤的方向、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南湖一号井是一个开采多年的老矿井,随着矿井的老化,煤炭储量不断减少,通过查阅原地质报告,结合多年来井巷工程揭露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基本掌握了矿井的构造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南湖一号井进一步找煤提出一点见解。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认识:即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