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酚化学发光性质及其分析新体系

来源 :第十一届有机分析和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萘酚,2-萘酚对高锰酸钾-钌(Ⅱ)联吡啶体系的发光具有增强作用,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萘酚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建立了一种测定1-萘酚及2-萘酚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测定1-萘酚及2-萘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7~5×10-5mol/L,1.25×10-7~5×10-5mol/L,检测限分别为5.25×10-9mol/L,1.67×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6﹪(C=1.25×10-6mol/L,n=8)2.05﹪(C=2.5×10-6mol/L,n=10).将该法用于福州内河(西河)水中1-萘酚的测定,回收率为106.4~110.4﹪,结果较为满意.
其他文献
从光苞紫菊中分离得取3个对羟基苯乙酰基葡萄糖,从粉红动蕊花中分离得到4个香豆酰基鼠李糖,本文对它们的MS和NMR波谱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一种连续流动液膜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自动测定水样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方法.该方法将连续流动液-液萃取与支载液体膜萃取结合,使水样中磺酰脲类除草剂富集于50μL的0.2M NaHPO-NaOH(Ph12.0)缓冲淮中,再注入反相C18柱分离测定.对连续流动液膜萃取富集和HPLC分离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可用于湖水、地下水和矿泉水中甲磺隆、苄嘧磺隆、嘧磺隆和胺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测定.
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上,以PH3.1的磷酸盐为缓冲液,10种脑啡肽得以基线分离.研究了PH及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获得满意结果.
以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为分离模式,对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共10种化合物的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观察了不同的缓冲液Ph值、磷酸盐浓度、十二烷基硫酸的钠浓度、甲醇浓度、分离电压、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分析时间和分离效果的影响,发现缓冲液Ph值对分离的影响最大,不仅影响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分离效率,还改变其出峰次序;磷酸盐及SDS浓度的升高,使分析时间延长;甲醇的加入对分离没有明显影响.分离电压升高时,分析时间缩短,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2,2-二酚-1,1-联萘(1)、2-羟基-2-甲氧基-1,1-联萘(2)和2,2-二甲氧基-1,1-联萘(3)等对映体在CHIRAL(S)-LEU & (S)-NEA手性色谱柱的拆分行为,提出了双氢键识别手性机理.
建立了测定酸枣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油脂经皂化后,不需萃取,直接用对-溴苯乙酰基溴进行酯化,用甲醇-水(高氯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ODS柱上进行分离,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应用于生物样品.
本文报道了油田开发中采用气体色谱技术分析原油氧化气体产物(O,N,CO,CO和CH)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原油在温度为50至200℃,压力为1至5大气下氧化的实验室研究测试装置,集中研究了氧耗与二氧化碳产生的动力学并获得了相应结果.
本文介绍了钯/铂卟啉室温磷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作为磷光免疫标记,肿瘤诊断,生物传感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核磁共振技术、显微技术、色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电泳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DNA测序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草药鉴别中的应用.引用文献17篇.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了服用中药安宫牛黄丸后大鼠粪便排泄物、血液及组织中的砷含量,并初步研究了砷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实验,确定了微波消解的条件,优化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以硝酸和高氯酸混合液作消解液,硫脲和抗坏血酸混合预还原掩蔽剂,4.0﹪硼氢化钾溶液作还原剂.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砷检出限为0.06ng/Ml,线性范围0-20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