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方法的CFL加固RC梁疲劳寿命分析

来源 :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ANSYS程序建立CFL加固RC梁有限元非线性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加固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加固梁的疲劳寿命。将ANSYS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加固梁的疲劳寿命与极限疲劳强度所对应的载荷与试验所得到的结果较吻合,说明了有限元非线性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还分析了CFL加固RC梁的参数对加岗梁疲劳寿命的影响,为构件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65个纤维增塑料(FRP)与混凝土试件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来研究自然条件下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正拉粘结强度随着混凝上强度的提高而增长,但其增长速度有随着混凝七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逐渐减小的趋势。有混泥土保护层条件下的正拉粘结强度较无保护层情况的高。粘结强度随时间的延续则有降低的趋势。
本文对新型钢-连续纤维复合材料(Steel-FRP composite)及其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FRP具有强度高、弹模低、延性差、耐久性好、重量轻等特点,而钢材具有强度低、弹模高、延性好、耐久性差、重量重等特点,两者互补性极强,复合后可以扬长避短,得到综合性能更高的钢-连续纤维复合材枓。线弹性的FRP与弹塑性的钢材复合还可以带来力学性能上的变化,如得到的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具有稳定的
纤维增强复合塑料(HPRP) 作为钢材的替代材料在既有土木工程中的加固、补强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12组84个试件,测试了负温(-10℃、-20℃)条件下,HPRP片材的耐久性指标: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延伸率。并分析了负温条件下,HFRP片材耐久性指标衰减规律。
本文以网标GB1499-84为依据,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以玻璃纤维柔性公式为基础,引入弯曲角度、综合系数,建立钢筋弯曲方程式,由此计算得到钢筋不同巧曲角度-延伸率,建立弯曲角度-弯曲部位长度表达式;将此方程式引伸到FRP筋的弯曲,研究由摆线和直线组成的肋几何尺寸对FRP筋弯曲的重要影响,并以文献中的FRP筋足否可以弯曲到一定角度说明问题,以设计直径为10mmFRP筋为例,说明本研究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两根采用不同粘结剂的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和一根未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火灾试验,对比了各柱的破坏形态、截面温度场、轴向变形以及耐火极限。结果表明:(1)有机胶粘贴碳纤维布所形成的约束在受火几分钟后就会失去约束效果,而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所形成的约束在受火几十分钟后仍然叮以为核芯混凝上提供良好的侧压力;(2)受火时间相同时,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柱的截面温度场要比未加固柱偏小,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
在短期高温加热、长期高温碱溶液浸泡、长期冻融循环二种条件下,研究了纯环氧树脂基和环氧树脂-有机粘土纳米复介材料基GFRP板材的耐久性。利用由单轴拉仲试验测得的老化样品的拉仲性能来表征GFRP板材的老化程度。结果表明,两种GFRP板材的拉仲强度,在短期高温加热或长期高温碱溶液浸泡条件下,都会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是,相同条件下,纳米复合材料基GFRP板材拉伸强度的降低率往往
表层嵌贴FRP是一种新生的、富有发展前景的混凝土结构抗弯加固方法,目前研究成果数量有限。本文分别从试验研究、破坏模式与抗弯承载力计算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可供国内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参考。
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表层嵌贴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板条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加固的构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表层嵌贴法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及刚度,抑制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减小裂缝宽度,提高混凝上梁的变形能力,改善其受力性能。同时分析了不同加固量及嵌贴形式对试验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FRP筋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筋用材,由于无粘结预应力FRP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所以分析无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要比有粘结的混凝土结构复杂得多。已有的文献都是基于一定试验数据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这些公式对于其他独立试验梁的计算精度往往不太理想。本文详细介绍和比较了有限元软件ANSYS对无粘结预应力FRP筋混凝土梁的各种建模分析方法,并且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在已有混凝上梁外贴预应力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片材加固试验研究基础之上,基于平截面、界面无滑移等假定,考虑了FRP片材端部有、无机械锚固及有、无初始荷载持续作用等情况,建立了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十梁的全过程分析方法,编制了相应程序,比对了实验梁的荷载—挠度实测曲线与计算曲线,吻合较好;其中,弯曲破坏的试验梁屈服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平均值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