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49.细胞因子监测在血液病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杭州 310003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发表日期】
:
2012年11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用FC方案化疗的11例CL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初发者7例,复发、难治者4例.氟达拉滨3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环磷酰胺25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重复6-8个周期.结果:11例平均完成约5.3个周期,完全缓解率63.6% (7/11),部分缓解率27.
目的:探讨miR-146a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①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前后mi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出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miR-146a.用real-time PCR技术验证miR-146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146a靶基因编码蛋白Smad4的变化.②利用DNA重组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质中核仁磷酸蛋白(NPMl)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NPM1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9例A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质中NP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19例AML患者NPM1表达阳性为22例(18.4%),77例初诊患者中15例(19.4%)表达阳性,27例复发难治患者7例表达阳性(25.9%),15例CR患者和2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PRF)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不同浓度PRF单独及与ATO联合处理后NB4-R1细胞增殖抑制率;瑞特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JNK蛋白表达改变.结果:PRF单
目的:探讨脱氧胞苷激酶(DCK)和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的影响,阐明其与AML患者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AML患者201例,采用以阿糖胞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实时读取数据,分析DCK和CDA基因5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不
目的:报告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患者以发热、弥漫性肌肉疼痛、皮疹、咳嗽起病.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嗜酸粒细胞增多,原始淋巴细胞弥散性浸润.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成熟淋巴细胞2.88%,嗜酸粒细胞增多41.72%,原始细胞42.54%.CD5(-)/CD7(-)、CD10(+)/CD19(+)、HL
目的:探究以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完全缓解(CR)率,并与经典方案进行比较.同时评价AML不同染色体核型、基因型对生存率、无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治AML患者随机分为HAA、HDA、DA、IA治疗组,比较各组诱导缓解CR率,并对AML患者分组为染色体核型预后“好、中、差”三组,比较OS、EFS.同时结合患者是否表达预后较差的基因突变,对染色体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体外、体内用药对t(8;21)阳性急性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VPA处理Kasumi-1细胞,应用锥虫蓝拒染法观察细胞活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髓系分化抗原的表达、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的凋亡;采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