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掺杂MCMB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材料,添加氧化镁作为掺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异型DMFC电极支撑体。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溶液湿法干燥素坯可有效防止素坯表面翘曲、开裂;掺杂量为15%MgO时,烧结体的抗弯强度可达到22.5MPa,抗压强度可达55MPa,电导率可达28s/cm,孔隙率>30%;氧化镁掺杂量350%时,可造出孔径为5~10μm的大孔,而MCMB自身自烧结后可产生孔径为0.1μm左右的小孔,显示出双峰分布的特征。
其他文献
利用氧化石墨的强吸附性将柠檬酸铁吸附到氧化石墨层间和表面,再通过热处理制备纳米铁氧化物/石墨复合材料,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纳米铁氧化物/石墨复合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电导率、磁学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柠檬酸铁/氧化石墨复合物中的氧化石墨逐步转化为类石墨或石墨结构,柠檬酸铁则依次转化为Fe3O4、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以及Fe3O4、Fe2O3和Fe的混合物
为改善涂层材料和炭基体材料的界面性能,本论文从缓冲界面膨胀失配性,减缓界面热应力,提高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的角度出发,制备了TiC/C梯度材料,并考察了材料的真空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过程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的TiC/C梯度材料能够明显改善两相界面,提高材料抗热冲击性能,减少材料的真空出气量。
本文利用溶剂法制备碳纳米管及炭黑与天然橡胶的结合胶,制备出高质量碳纳米管及炭黑结合胶后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结合胶的微观形貌进行研究,得到了清晰的结构,碳纳米管结合胶的结构为天然胶分子在定向紧密排列的碳纳米管的两侧沿着纳米管的表面与碳纳米管结合从而橡胶分子形成环状的闭合结构,随着纳米管管径的增大,结合胶的结构趋向于炭黑结合胶的结构;炭黑结合胶的结构为橡胶分子沿着炭黑粒子或聚集体的表面与炭黑结合,可推断
采用温控电弧装置,以FeS、Ni和Mg混和粉末作为催化剂,电压为32V,放电时间为10分钟,研究了不同电流与电弧推力对制取单壁碳纳米管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参数。在环境温度为600℃时,氦气气氛,气氛真空度为5.7×104Pa,电流为100A,电弧推力为80A时,单壁碳纳米管的产量和纯度都分别达到了12g/h和70wt%以上,其管径为1.24~1.38nm。
基板形貌以及成分对于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石英基板的微观形貌,即可以获得自组织生长获得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绳、碳纳米管聚团。在平整基板上,碳纳米管初期形成均匀网络,进而形成碳纳米管阵列;当基板表面有10nm的凹坑,碳纳米管组织形成局部缠结,进而形成碳纳米管绳;当基板表面为约100nm的沟道时,碳纳米管初期生长相互缠绕,形成无序缠绕的聚蹦状碳纳米管。所以,通过基板形貌进而容易调变碳
分别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纳米线增韧MOSi2-SiC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涂层C/C复合材料在高温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并分析了涂层的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在MOSi2-SiC涂层中引入SiC纳米线后,涂层中裂纹的尺寸减小,涂层厚度降低,防氧化性能提高,在1500℃空气中氧化110h后涂层试样失重
自炭膜问世以来,其气体渗透性和机械强度低成为桎梏炭膜产业化应用的两大挑战。研究发现,渗透性低的根源在于传统炭膜的蠕虫状孔道结构。通过选择适宜的聚合物前驱体的分子结构与填充纳米粒子等功能化手段相结合,能够实现对炭膜蠕虫状孔结构有效的调控与重新构建。改性后的炭膜在保证高选择性的条件下,不仅气体渗透性能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而且还具有对某些气体存在较高分离选择性的功能化效果。机械强度差是均质炭膜的特有性
富碳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多样性结构及各种优异性能,使其在信息、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纳米碳材料的结构、维度、形貌、尺寸等因素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常,这类材料的制备采用高温下的气相反应或固态热解过程来实现。由于高温反应的可控性较差,从而导致这类材料的结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里,笔者采用前驱体控制的热化学方法,选择具有特定结构的富碳化合物作为前驱体,通过可控制的
利用炭微球和负载10.0 wt%镍的高岭土作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脱除重油中的重金属离子(Ni、V)。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00℃、氢压4.0 MPa、反应时间1 h条件下,单独用炭微球或负载10.0 wt%镍的高岭土,脱除率仅10.0%左右;将炭微球和负载10.0 wt%镍的高岭土共同使用作催化剂,脱金属率达到40.0%;而在反应温度400℃、氢压6.0 MPa、反应时间1 h条件下,脱V率达到
以丙烷为碳源气体,氮气为稀释气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大量的炭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炭微球尺寸在200-600nm之间,存在相互黏连现象。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分析,炭微球主要由乱层石墨构成,石墨化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