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与临床样本整合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食管癌早期诊断小分子标志物的发现

来源 :第34届(2016)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1]。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的特点。由于食管癌缺少明显的早期症状和敏感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诊断时多为中晚期[2],因此寻找食管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由于收集临床早期样本难度较大,且患者的个体间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从动物模型入手,首先通过建立食管癌动物模型收集发病过程中至食管癌早期的样本,考察潜在生物标志物(差异代谢物)随疾病发展的动态变化。然后,以发现的可能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结合其生物转化特征,采用临床样本进一步寻找及验证可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食管癌动物模型采用致癌剂N-甲基-N-苄基亚硝胺[3]先后对两批100只大鼠皮下注射,监测大鼠体重,并在建模过程中收取血浆和组织样本,组织样本用于病理诊断。采用靶向与非靶向相结合的LC-MS代谢组学研究策略对样本进行分析,寻找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潜在小分子标志物。为了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小分子标志物,同时考虑到大鼠与人类体内代谢可能存在的差异,将这些标志物与其结构、通路相关的代谢物相关联,采用临床血浆样本进行再验证。在动物模型建立初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一致。从15周开始,模型组的大鼠体重增长变缓,经历约4周的平台期后,体重急剧下降。在此过程中,每2周收集一次血浆样本。根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所获模型的病程依次为健康-单纯增生-上皮内肿瘤-浸润鳞癌,上皮内肿瘤包括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选用50例健康对照,34例上皮内肿瘤血浆,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相结合的LC-ESI MS方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经过多变量统计分析,寻找到正离子模式下86个,负离子模式下35个差异代谢物。通过针对这些差异代谢物建立靶向分析方法,并用第二批模型中收取到的10例上皮内肿瘤,28例浸润癌,18例健康血浆进行靶向验证,结果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能力的代谢物62个,其中正离子检测模式下45个,负离子检测模式下17个。进一步采用临床血浆样本进行验证时,建立了上述62个代谢物及其结构相关代谢物61个,通路相关代谢物94个,共217个代谢物的靶向验证方法,采用150例食管癌患者和15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进行靶向分析,最终发现一组与食管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是一种敞开式离子化技术,可以直接、快速地对样品进行分析,无需或仅需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众多
  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是由708个氨基酸组成的铁结合性糖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食品
会议
  2004年普度大学的Cooks教授提出常压质谱(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的概念,随后几年,基于电喷雾和等离子体的常压质谱技术成为国际质谱学的研究热点.常压质谱的重要优势
  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形式。传统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无法判断代谢物中的碳、氮或其他元素如何通过代谢通路进入其他中间代谢产物,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代谢流速率变化情
  串级质谱分析是获得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结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碰撞诱导解离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串级质谱分析方法[1],离子在离子阱中的激发方法及其碰撞解离动力学
  由于样品制备简单,好的耐盐性以及可以消除基质在低分子量区的干扰,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在小分子检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2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利用严格耦合波理论
  锂是煤中有益的伴生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源金属,中国煤中发现了锂的富集情况并被认为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准格尔地区锂的超常富集和超大型煤伴生锂矿的存在,揭开了煤炭有
  双酚A(BPA)的典型类似物双酚S(BPS)和双酚F(BPF)广泛用于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且大范围暴露于生物体.BPS和BPF的大量使用是否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及其毒理效应研究已经成为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具有向细胞内转运Glu的功能,在促进细胞内GSH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