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危重症婴幼儿延伸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6月共760例患儿在出院后三周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前1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同时认真填写随访登记本,于患者出院后3 天内开始第1次电话随访,其后每周1次,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均及时总结反馈。结果:出院患儿3次随访资料分析总结:①赞同随访者693例,占随访患者的91.1%;②出院3周内按时复诊707例,占随访患者的93.0%;③能及时得到伤口护理指导者453例,得到合理饮食指导者381例。④625例对随访质量满意,占82.2%;⑤对自身疾病了解552例,占随访患者的72.6%。结论:在开展电话随访后患者满意率及就医依从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再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下降从而节约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同时为医院以及科室争取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64-01
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有针对性、科学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1]。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缩短医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对医疗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正确的护理患儿,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科对2011年11月~2013年6月共760例患儿在出院一周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电话随访内容及方法
随访人群:2011年11月~2013年6月自小儿ICU科治愈/好转出院患儿,除外死亡病例,除外放弃治疗病例。
随访内容:
科室建立规范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出院日期、家庭地址、电话号码、随访时间、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出院后情況反馈栏等。情况反馈栏应详细询问出院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康复功能锻炼及相关医学知识普及,征求患者意见等。
随访方法:
随访人员统一规范化培训:
电话随访的质量与实施者的专科知识,临床教育经验及教育方式直接相关。进行随访的护士应当是有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为患者制定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等内容的培训,对实施者进行倾听和谈话技巧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患者悲伤等相关心理问题回答技巧的培训,以便确保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方法:
患者出院前1d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同时认真填写随访登记本,于患者出院后3 d内开始第1次电话随访,其后每周1次,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均及时总结反馈。
二、结果
对760例出院患者3次随访资料分析总结:①赞同随访者693例,占随访患者的91.1%;②出院3周内按时复诊707例,占随访患者的93.0%;③能及时得到伤口护理指导者453例,得到合理饮食指导者381例。④625例对随访质量满意,占82.2%;⑤对自身疾病了解552例,占随访患者的72.6%。
三、讨论
电话随访是利用电话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实施指导与监控,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继续接受与个体疾病康复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有效地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
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家属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步淡忘,治疗依从性降低,而随着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正被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护理服务的范围已从病房扩展到社区、家庭,服务的时间也从上班延伸到24h全天候服务[2]。电话随访可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能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和其健康生活行为的有效建立。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其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健康观念强化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和依从性。
电话随访对于长期的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3],通过电话随访一年后观察组医患及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 综上,目前科室内电话随访工作的开展尚处于经验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能够参照的国内外依据资料较少。即便如此,在开展电话随访后患者满意率及就医依从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再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下降从而节约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同时为医院以及科室争取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电话随访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电话随访流程,医生的参与率低,干预后效果评价不全面缺乏情感支持等心理干预内容。因此规范电话随访流程,拓宽随访内容增加情感支持完善随访效果评价指标,延长随访时间观察远期效果,鼓励医生参与等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6.
[2]樊旭燕.电话回访卡在妇科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7):1283.
[3]顾青,杨小芳,周亚峰.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次住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2—1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64-01
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有针对性、科学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1]。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缩短医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对医疗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正确的护理患儿,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科对2011年11月~2013年6月共760例患儿在出院一周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电话随访内容及方法
随访人群:2011年11月~2013年6月自小儿ICU科治愈/好转出院患儿,除外死亡病例,除外放弃治疗病例。
随访内容:
科室建立规范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出院日期、家庭地址、电话号码、随访时间、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出院后情況反馈栏等。情况反馈栏应详细询问出院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康复功能锻炼及相关医学知识普及,征求患者意见等。
随访方法:
随访人员统一规范化培训:
电话随访的质量与实施者的专科知识,临床教育经验及教育方式直接相关。进行随访的护士应当是有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为患者制定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等内容的培训,对实施者进行倾听和谈话技巧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患者悲伤等相关心理问题回答技巧的培训,以便确保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方法:
患者出院前1d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同时认真填写随访登记本,于患者出院后3 d内开始第1次电话随访,其后每周1次,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均及时总结反馈。
二、结果
对760例出院患者3次随访资料分析总结:①赞同随访者693例,占随访患者的91.1%;②出院3周内按时复诊707例,占随访患者的93.0%;③能及时得到伤口护理指导者453例,得到合理饮食指导者381例。④625例对随访质量满意,占82.2%;⑤对自身疾病了解552例,占随访患者的72.6%。
三、讨论
电话随访是利用电话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实施指导与监控,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继续接受与个体疾病康复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有效地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
危重症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家属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步淡忘,治疗依从性降低,而随着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正被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代替,护理服务的范围已从病房扩展到社区、家庭,服务的时间也从上班延伸到24h全天候服务[2]。电话随访可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能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和其健康生活行为的有效建立。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其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健康观念强化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和依从性。
电话随访对于长期的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3],通过电话随访一年后观察组医患及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6.
[2]樊旭燕.电话回访卡在妇科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7):1283.
[3]顾青,杨小芳,周亚峰.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次住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