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环素辅助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与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阴性症状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的“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假说”,为药物干预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有研究表明米诺环素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故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米诺环素辅助利培酮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旨在初步探索米诺环素作为强化治疗对阴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与促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显示神经元活性失调可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之一,然而其在AD早期认知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锰增强磁共振(manganese-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MRI)应用T1加权序列(T1WI)的信号强度值(signal intensity,SI)作为反映MR2+聚集浓度的指标,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检测神经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神经元活性。本研究拟通
目的 通过SAMP8小鼠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学习能力的分子及表观遗传学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1)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3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同月龄的SAMR1小鼠做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应用蛋白印迹检测海马脑区AMPK,AMPKp-172,PGC1α,SIRT1,BDNF,PSD95,BACE1和Aβ等分子的变化趋势。(2)在SAMP8小鼠7月龄时,以200m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PFC)、纹状体(ST)、杏仁核(AM)、海马(HIP)等脑区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潜在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双歧杆菌组、对照组,对照组标准环境每笼5只、共2笼群养6周,另外三组每笼1只单养6周,以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的方法来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并于第
目的 药物成瘾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戒断后的极高复吸率以及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心理渴求.先前研究发现包括前额叶皮层、伏隔核以及杏仁核在内的多个脑区以及多个信号通路参与了药物线索诱导的心理渴求现象,而且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长时程记忆的维持被证明需要晚期巩固阶段的蛋白质合成,大约在记忆获得后的12小时左右.DNA甲基转移酶(DNMT)参与认知和记忆的调控并在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拟探讨是否前额叶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美托洛尔、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抑郁模型大鼠后大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n=9,250±30g),分别为:1.C组:正常+生理盐水组(10 ml/kg/d),2.D组:抑郁障碍+生理盐水组(10 ml/kg/d),3.药模型组:①X组:抑郁障碍+艾司西酞普兰组(10 mg/kg/d),②M组:抑郁障碍+美托洛尔组(10mg/kg/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N-乙酰半胱氨酸、美托洛尔干预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及对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n=9,250±30g),分别为:1.C组:正常+生理盐水组(10 ml/kg/d),2.D组:抑郁障碍+生理盐水组(10 ml/kg/d),3.用药模型组:①X组:抑郁障碍+艾司西酞普兰组(10 mg/kg/d),②M组: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美托洛尔、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电镜下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n=9,250±30g),分别为:1.C组:正常+生理盐水组(10 ml/kg/d),2.D组:抑郁障碍+生理盐水组(10 ml/kg/d),3.用药模型组:①X组:抑郁障碍+艾司西酞普兰组(10 mg/kg/d),②M组:抑郁障碍+美托洛尔组(10mg/k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前额叶、海马、中缝核、伏隔核5-羟色胺1A(5-HT1A)与5-羟色胺2A(5-HT2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连续28日,随机给予强迫游泳、夹尾、潮湿垫料、鼠笼倾斜、食物和水的剥夺等其中一种刺激,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动物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以实验性处理。采用旷场实验及糖
目的 8%-20%的人在遭遇重大的伤害性事件后,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恐惧及焦虑反应不能有效消退PTSD患者的一个重要特症,从而限制了暴露疗法的应用。目前,单次长效应激模型(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可将应激事件与恐惧记忆的形成和消退分离,能较好地模拟该症状,进而研究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国汉族人的强迫症患者与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强迫症患者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强迫症新的生物标记物。为强迫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照人组标准,挑选人组32名强迫症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他们进行临床资料收集、量表施测和外周血采集。对采集的样本提取总RNA,翻录为cRNA,使用Cy3荧光标记作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