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媒介融合并不是单纯的衔接与组合,而是基于融合背景下的相互渗透与重构。体育学术期刊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回应时代召唤、回应现实需求,加快推进自身建设,需重构出版的载体、形态与传播渠道,在出版内容、服务、平台等方面赋予其全新的理念和功能,为体育学术期刊出版增能、赋能。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了解相关研究现状,与其他出版领域对比查找差距;以《体育教学》期刊为案例分析对象,剖析其出版创新路径。研究结果:3.1内容赋能3.1.1从好内容到好产品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学术期刊应具备产品意识,重视内容产品的形态和增值功能,增强内容产品的多元性和互补性。(1)多元性。媒介融合使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学术期刊的内容呈现方式应尽可能立体化、多元化,增加内容产品的多样性和覆盖面。如《体育教学》杂志每期纸质期刊出版同时,杂志网站及时发布目录和相关文章摘要;微信公众号推送目录、卷首和重点文章全文。与此同时,与"菁体育"移动终端APP共同研发,推出"场景化"阅读计划,将易转化、可视性强的文章配置二维码,读者在阅读纸质文章的同时,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满足读者运用不同媒介,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需求。(2)互补性。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传播媒介的出版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学术期刊应研究不同媒介的用户需求,注重产品的互补性。例如,《体育教学》杂志利用公众号除及时发布杂志相关信息外,还提供更多的学术资讯。而针对纸质期刊读者的心理,以提高阅读品质,创造静心阅读为目标,在保证内容高品质的基础上,从纸张到版式设计都进行了全方位改造,给烦厌网络碎片化、快餐化阅读的读者,带来了富有质感的纸质阅读享受。3.1.2从一次选题策划到多媒介素材开发媒介融合下的出版工作要求期刊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开始,便以"全媒体"策划思维方式,考虑不同媒介的呈现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素材搜集和多种手段的内容开发,满足不同传播途径对内容产品的要求。例如,《体育教学》杂志对重大选题进行整体策划,在组织专题文章的同时,搜集图片、视频等相关历史资料,提取信息和分类处理,同步构思网媒产品内容,精心设计纸媒与网媒的相互呼应,将内容产品效益最大化。3.1.3从一次出版到多次传播体育学术期刊高质量内容的价值远远不止是刊物形式的一次发表,采取"提取核心元素—有机整合—分层级开发-多次传播"方式,对纸质期刊已有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甚至多次加工,延长内容产品的活跃周期。例如,《体育教学》"实案选登"栏目刊登的教案,杂志组织作者进行视频拍摄,在"菁体育"移动终端APP同步推送,提供直观学习资料。经过读者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杂志组织教学研讨直播活动,再加工呈现研讨成果,并进一步推广。这种围绕一个主题,引导读者跟进阅读的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对期刊的关注度。3.2服务赋能3.2.1从信息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随着期刊从"订数时代"走向"点击时代"的到来,体育学术期刊应注重订阅用户的阅读体验,加强服务意识,提供特色、高质量的服务。例如《体育教学》杂志结合特色栏目选取实用性强、短小精干文章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方便订阅用户在工作休息之余轻松阅读,及时分享与交流;跟踪报道学术前沿动态,帮助受众及时获取业内最新信息;利用网络社交圈子的留言、打赏功能,注重开发交互体验功能,满足用户不同心理需求。3.2.3从成果出版到专业领域延伸服务体育学术期刊除实现出版、传播等主要任务外,还应加强延伸服务功能,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体育教学》杂志近些年一直本着服务意识,根据广大用户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策划权威信息发布和解读工作;利用专家资源开办培训、研讨活动,提升用户专业水平的同时聚拢人气;借助网络优势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搜集用户需求与反馈,改进相关工作等。3.3平台赋能3.3.1"互媒性"战略平台构建媒介融合的特质在于纸媒、网媒、掌媒等资源的相互渗透,不同媒介平台的互补性,可为用户打通多维互联、开放互动的获取信息渠道。如《体育教学》杂志近些年不仅加强自身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还与专业网络传媒合作,共同打造纸质与网络自由切换体验的全新产品和合作项目,实现体育学术期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创新。3.3.2开拓营销推广平台体育学术期刊应具备市场营销理念,通过传播渠道与手段的创新,构建跨区域、跨媒介的营销推广平台,树立品牌形象。随着网络购物方式的成熟,《体育教学》杂志加大了网络宣传和微店营销活动,借助节假日将线上与线下营销活动有机结合;借助优质文章推荐的后缀订阅链接,在阅读无时限的网络传播优势下,实现订阅无时限的功能,扩大不同媒介订阅用户、加强品牌推广力度。研究结论:(1)以"全媒体"策划思维,丰富内容产品形态,增强内容产品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实现层次开发、多途径传播,加强内容的增值服务。(2)媒介融合下学术期刊应树立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分析用户心理和需求,从信息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注重延伸服务功能。(3)构建"互媒性"战略平台,遵循优势互补,加强体育学术期刊的整合能力;开拓营销推广平台,扩大不同媒介订阅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