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盆地断层气观测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山西运城盆地夏县地震台、稷山地震台断层气氡、气汞、痕量氢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断层气正常动态特征、总结了断层气典型干扰特征、同时对同测孔不同厂家断层气汞仪器、同测孔同厂家新旧痕量氢仪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充分论证;对发生的山西运城盐湖2016年03月12日M4.5级地震,选取相应分析方法突出异常特征.通过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两断层气监测点均处于地质构造上的灵敏点,映震特征显示断层气短临特征明显;在有条件的地区(断裂带的拐点或交汇部位),适时开展有规模的断层气观测,未来定会给地震短临监测带来新的希望。
其他文献
甘肃处于青藏块体的东北缘,祁连山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横穿境内,是我国大陆强震活动频繁的场所之一.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局持续密切关注甘东南地区的地震形势,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该地区震情形势不容忽视,同时在甘东南地区震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做好前兆资料的跟踪分析及研判工作至关重要.本文收集整理甘东南地区流体观测资料,参照前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的方法,结合汉川MS8.0和崛县漳县
本文归纳总结了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Ms4.9地震(以下简称高邮-宝应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了初步讨论.分析结果显示,高邮-宝应地震前,江苏及邻区出现了一批地下流体异常测项,这些流体井异常测项在时间进程上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一定规律性.
地震活动性震兆存在云南5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中甸中等地震窗活动,滇西2015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等中期异常背景.云南2015年10月昌宁5级地震后出现6个多月5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中甸地震窗2015年9月发生3次中等地震,间隔8个月发生2016年云龙5级地震.多次震例表明,地下流体同一测点不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和不同测点相同测项出现同步性异常,这两种同步性异常现象同时出现是地震孕震过程进入
2016年7月18至21日,受低涡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河北省出现2016年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54.6mm,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太行山沿线以及保定东北部、廊坊中秦皇岛等地区,累计过程最大点降雨量邯郸峰峰矿区北响堂674mm、较大日雨量邯郸磁县北贾壁551mm,本次强降水过程共有127个县(市)出现暴雨,84个县(市)出现大暴雨,是"96.8"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洪涝过程.
依兰-舒兰断裂带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条岩石圈断裂.它由吉林省境内的伊通、舒兰向北东进入黑龙江省,经尚志、依兰、萝北延入俄罗斯,向南西经吉林、沈阳与郯城-庐江断裂相连,在黑龙江省境内长约560km,全长约720km(沈阳-国界),宽5-25km,走向北东40°-50°.该断裂带分布地区也是地震多发带,黑龙江省萝北曾发生过4.5-5.8级的浅源地震,尚志、方正、佳木斯、宝泉岭等地也都有小震发生,该断裂带
中国地震局"十三五"地震监测预报规划提出,"丰富观测信息,推进断裂带气体台网建设与应用研究".地球化学流动观测发展将是未来地震流体观测技术重点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在地震重点危险区断裂带及其附近,基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开展深浅部流体特征观测研究.
统计了山西所有正式入网的地震水位观测井在2007年至2016年十年期间记录到全球7.0级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统计结果,山西水位有9个观测井不同程度记录到同震响应现象,有3个观测井未记录到同震响应,其中:记录到同震响应的观测井为朔州、静乐、漫水、孝义、祁县、介休、太原、东郭、镇川井;临汾井未记录到同震响应;红崖头井、鸦儿坑井为新增测点,自2014年2月1日正式观测以来未记录到同震响应(洪洞、平定
断裂带土壤气浓度测量是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的主要活动断裂,是沂沭断裂带中活动时代最新、活动强度最大的一条断裂(王华林,1996),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王志才等,2005).黄县弧形断裂是鲁东断块陆域发现的最为典型的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王华林,2008).
地球内部氢气来源与演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地球化学前沿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Wakita等(1980)指出氢气是一种新的手段指示断层活动性.氢也是断层气的主要成分,中国在利用氢气研究隐伏断层和地震前兆异常监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获得了氢前兆异常实例.氢气具有较强的映震灵敏性,特别在短临阶段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测项,是地震短临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是开放、合作、动态、多方位、多学科的地震预报科学试验平台.在地震多发的川滇地区建立集监测、科研、预报实践为一体,开展地震监测、预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研究和实践检验,坚持监测、科研、预报实践相结合,多尺度和多学科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兼具科学实验、预报实践、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