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部狭窄的扩张治疗

来源 :第二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电子胃镜直视下硅胶探条扩张器对56例手术后食管、贲门瘢痕狭窄、贲门弛缓症、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其中晚期食管癌(包括术后复发)扩张后置入食道支架,行扩张治疗102次。除1例治疗失败外,其余55例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简要介绍扩张方法及对食管、贲门瘢痕狭窄、贲门弛缓症、晚期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贲门狭窄区扩张治疗方法及注意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脂球注射液(LipoPGE)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综合基础治疗加LipoPGE及中药灌肠,对照组综合基础治疗加LipoPGE。主要观察指标:血清TB、PTA、TBA、ALT、AST。结论:LipoPGE配合中药灌肠可有效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阻止病情进展,且绝大多数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对大肠类癌的诊治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文章围绕消化系类癌的分布、大肠类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类癌继发肿瘤、大肠类癌的治疗等进行了阐述。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6例患者的643个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病变作mEUS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但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及其良恶性的判断有困难。
目的:观察共聚焦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正常黏膜表现。方法:应用PENTEX ISC-1000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先对受检者行全面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6ml后对正常黏膜部位进行共聚焦扫查,对采集的共聚焦图像作描述性分析。结论:共聚焦内镜能够清晰显示出上消化道黏膜的组织和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12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危重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以及粪便滤液难辨梭菌
目的:探讨经内镜钛夹止血治疗上消化出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30例患者应用Pentax700电子胃镜及Olympus(MD850型)推送器(HX25LR2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结论:应用经内镜钛夹止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目的]结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而有效的诊治结、直肠疾病方法,但少数患者在结肠镜诊治过程中可发生肠穿孔。本文对结肠镜诊疗中发生穿孔的原因作初步探讨,以求为避免肠道穿孔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到2007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19814人次,治疗3226人次发生肠穿孔的病例资料。[结论]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的比例并不高,经验不足和操作粗暴是造成肠穿孔的重要原因,对无蒂或亚蒂息肉进行
目的: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明确上消化道及邻近器官占位病变性质,并探讨其对上述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13例上消化道病变及邻近占位病变行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与最终组织病理结论:EUS-FNA对于上消化道及其邻近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方法。
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olypectomy coagulationsyndrome)为临床少见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0.51-1.2%,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该并发症国内外报道不多,我们总结了近5年来我院2236例行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术病员,其中发生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7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对临床潜在的危险因素.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2007腹部术后发生15例胃瘫患者可能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呃逆、反酸,反复呕吐,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减压量的观察,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胃减压、胃的动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