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底华北暴雨初步分析

来源 :山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以及全国逐日降水资料,使用常规的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发生在2012年7月30日-31日华北地区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贝加尔湖阻高的稳定的大尺度形势下,西风槽向华北方向移动,其和来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暖湿气流在华北地区交汇,使得华北在7月31日发生了强降水,同时在台湾岛附近的热带气旋,通过远距离相互作用为此次暴雨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降水发生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正涡度中心区集中的时段,与强降水最集中时段相对应。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对降水的落区和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暴雨区主要发生在高螺旋度相配合的环境中,所有这些均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另外,来自于对流层低层的充沛的水汽,在华北上空聚集,为此次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其他文献
在榆次区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物面积大,玉米生产在榆次区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玉米这种农作物的最大的特点表现为适应能力特别强,只要拥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就能保证其正常生长,种植的地区可包含有山区、平原,甚至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土壤都可以进行种植。总体来说,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气象因素主要表现为温度、降水以及养分还有光照条件等几个方面,但是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很多可以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因素。
根据山西省中阳县气象局1971年-2013年的日照时数、总低云量资料统计,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阳县近43a来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月变化等趋势,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日照时数变化对中阳县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做出指导.得出:a)1971-2013年,中阳县近43a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呈减少趋势,年减少速率为-35.223h/10a;b)影响中阳县日照时数减少
文章概述了马铃薯的生长属性,阐述了2191号马铃薯的优点。总结了2013年2191号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的岚县气候条件,系统阐述了马铃薯各生育期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要求以及对应的岚县气象条件,分析了对产量的影响,得出了2191号马铃薯在2013年的生长表现及产量结果。
本文基于太原机场日最高最低温度变化特征,对2009年-2013年太原机场温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影响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因子进行分月对比分析,做出最高、最低温度日变温量查算图。依据此图预报次日最高、最低温度,并检验查算图在机场温度预报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山西四站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16日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冰雹天气过程是在高层急流核后部辐散抽吸的作用下,配合中层干冷平流的形势下发生的,低层没有丰富的水汽和能量供应。(2)6月16日午后出现8各站次冰雹天气,根据强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及其移动状况,将冰雹分为以下三类:局地对流单体新生形成冰雹、对流单体消亡后再生加强形成冰雹、多单体风暴中某个对流
利用FY2E卫星资料、云顶亮温(TBB)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1°×1 °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1日由Mα CS引发的山西暴雨的结构特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后部的干冷空气和具有高温高湿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是促使Mα 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MαCS发生于低空急流左侧、高空急流右侧的分流辐散区内;对流层中层低能舌与低层高能舌重叠形成的对流不稳定是M
2014年5月9日08时到5月10日08时,临汾市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落区主要出现在西山和中部盆地,有8个县市44个区域站降水量大于50mm,5个区域站降水量超过75mm,整个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但前期也伴有短时强降水。本文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雷达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着手,对2014年5月9日临汾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前期有对流性降水
该文从冰雹散射特征出发,分析冰雹旁瓣回波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成机制,讨论影响旁瓣散射观测的主要因素;利用大同CINRAD/ CB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5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大冰雹过程的旁瓣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旁瓣回波在业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产生旁瓣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区强度阈值为50 dBz,旁瓣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小于25 dBz,体积比回波核大,旁瓣回波以"拖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及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等方面,对2014年6月 18日08时至19日08时吕梁市南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低层中小尺度系统的形成产生了区域暴雨天气,贝加尔湖的高空冷涡分裂出来的冷槽、850hPa切变线及河套倒槽的建立是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低空切变线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3日夜间发生在晋南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MCS是造成晋南短时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主要发生在MCS的发展阶段;(2) MCS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场,由西北冷涡诱发产生;(3)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显示在MCS发展阶段,其内部有着强的风速垂直切变和多个小尺度的辐合点;(4)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