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分期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TCPC)患儿病例资料,评估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全部入组病人共92例,其中男64例(67.4%),女30例(32.6%).全部病人在行TCPC术前均已行双向Glenn术.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从短至长进行排序,其中之一排在第75百分位点后的患儿定义为延迟恢复组;上述两项时间均排在第75百分位点前的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广州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510080
【出 处】
: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分期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TCPC)患儿病例资料,评估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方法:全部入组病人共92例,其中男64例(67.4%),女30例(32.6%).全部病人在行TCPC术前均已行双向Glenn术.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从短至长进行排序,其中之一排在第75百分位点后的患儿定义为延迟恢复组;上述两项时间均排在第75百分位点前的患儿定义为正常恢复组.通过比较上述两组的心导管检查资料,6min步行试验资料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等临床数据,总结两组差异;后通过logisti。回归分析总结导致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病例中共有64例病人行了心导管检查,将其分为延迟恢复组和正常恢复组。延迟恢复组病人22例(34.4%),正常恢复组病人42例(65.6%)。延迟组年龄4.9513.61岁小于正常组7.44±5.41(t=-1.991,P=0.047);延迟组体重18.25±13.09kg小于正常组23.24±13.06kg(t=-2.500,P=0.012);延迟组开胸止血例数6(27.3%)高于正常组1(2.4%)(x2=6.806,P=0.009);延迟组胸腔积液例数10(45.5%)高于正常组6(14.3%)(X2=7.481,P=0.006);延迟组腹膜透析例数5(22.7%)高于正常组1(2.4%)(X2=4.844,P=0.028)。延迟组与正常组心导管资料比较中,延迟组上腔静脉压力19.73±4.66mmHg高于正常组15.71±4.8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7,P=0.002);延迟组下腔静脉压力14.55±6.09mmHg高于正常组12.19±4.42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3P=0.08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HCT,ALT,ALB、是否开胸止血、是否胸腔积液、是否腹膜透析、主动脉血氧饱和度、步行试验血氧饱和度差值以及上腔静脉压力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手术年龄0.896(0.828-0.968)、手术时体重0.969(0.947-0.992)、开胸止血15.375(1.713-137.988)、胸腔积液5.000(1.499-16.678)、腹膜透析12.059(1.309-111.055)、主动脉血氧饱和度0.885(0.805-0.972),6min步行试验血氧饱和度差值1.098(1.003-1.203)是延迟组的危险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开胸止血41.521(1.342-1284.997)、主动脉血氧饱和度0.925(0.878-0.975)、上腔静脉压力1.316(1.076-1.609)是延迟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延迟恢复组病人较正常恢复组年龄小、体重轻、术后开胸止血、胸腔积液、腹膜透析发生率高。术前主动脉血氧饱和度、上腔静脉压力、以及术后开胸止血是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提高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处理能力.方法:通过分析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术前诊断明确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20例ASD病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体重11~80kg,术前均评估包括房间隔缺损类型和大小、肺动脉压力、心律和心功能,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术中再评估,包括出现并发症时的处理和再估测是否封堵.结果:320例中311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
睡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无论过短或过长的睡眠时间,以及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睡眠障碍均被报道与不良的心血管代谢健康,包括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相关.本文综述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对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膳食脂肪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大量证据表明,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SAFA)可改善血脂和脂蛋白分布并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低脂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则对细血管疾病风险无影响.存在于鱼类的山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ω3脂肪酸对机体有多种有益的代谢影响,常规摄取鱼类脂肪,具有较低的致命性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基于食物的膳食脂肪指南,建议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摄入,以及提倡
老年衰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水平≥160/90mmHg,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40-150/70-90mmHg,药物治疗后血压不宜低于130/60mmHg,对于原本存在舒张压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增大)的患者,注意药物治疗后舒张压不宜低于50mmHg。未来期待更多有力度的临床研究探索老年衰弱的降压指南。
对于高血压患者,RHR增快是其危险因素;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还是应该将降低血压作为第一要务,根据现行指南原则应用一线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并使之持久达标;过分强调心率控制,可能不利于整个人群的血压管理,将心率作为干预目标尚缺乏充分证据,还有待大型临床试验研究。
应用多元化心血管生理学技术能揭露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使患者免于遭受有创性降压治疗。虽然最终很难下定论,患者血压仍有升高,但无论如何,此患者强调了一个事实,未来临床高血压病管理不再黯淡无光。
隐匿性高血压,指的是院内血压正常而院外血压升高,在人群中发病率高,在已经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隐匿性高血压更易发生于血压正常高值、非洲种族、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个体中,而且该类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可能早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以评估夜间
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体表心电图在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位置及判断RCA是否为优势血管时的价值.结果表明:对于RCA病变所致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可帮助识别RCA的闭塞位置,判断RCA是否为优势型。
研究热休克蛋白22在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并探究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HSP22基因缺陷通过降低eNOS、p-eNOS水平,从而加重了高脂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HSP22过表达通过增加eNOS,p-eNOS水平,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阿托伐他汀干预可降低HSP22,升高eNOS,p-eNOS的表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其作用可能与HSP22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