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要支流水污染现状及污染可控水平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76条,流域面积大于5000km2的有24条.目前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受支流污染物输入影响,因此要控制黄河干流水污染进程,必须首先控制支流.本文通过支流现有水质状况、水污染构成及特点的分析,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本依据,考虑我国现有经济技术水平,研究支流污染的可控制程度,确定支流入黄水质目标,为制定现阶段黄河污染物总量限排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用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薄膜作16×1集成热释电线性阵列的敏感膜,经退火和70KV/mm场强极化反测得其相对介电常数为12.6,介电损耗tanδ约0.01。为了降低热导和热容,提高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用化学腐蚀法完全去除了线性阵列下方的硅衬底,形成悬空结构。
为了改善纳米BaTiO湿敏元件的耐水性能,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元件感湿膜上涂由乙基纤维素构成的防水保护膜,二是用高分子湿敏材料与纳米BaTiO混合,制成复合材料湿敏元件。这两种方法不仅改善了纳米BaTiO的耐水性能,而且使感湿膜与衬底的结合更牢固。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纳米TiO掺杂制备ZnO压敏电阻,由于纳米TiO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比表面积大,活性大,改善了烧结特性,更能促进晶粒长大。与微米TiO掺杂相比,压敏电压降低26℅。设计达到某一压敏电压值,纳米TiO掺杂量仅为微米TiO掺杂量的60℅。纳米TiO掺杂ZnO压敏电阻参数性能优于微米TiO掺杂。
微结构气敏传感器是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和薄膜等技术制作的新一代气敏元件。该文报道有限元方法在膜片型微结构气敏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可用于模拟膜片上的温度分布和器件功耗,对器件结构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作者多年从事气体,湿度敏感材料,气敏传感器等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纳米气敏材料的制备,烧结,气敏传感器性能的制约关系,应用和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利用液相掺Sb的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SnO-Sb纳米微粉,以其为气敏基体材料加入一些适量的掺寻研磨成气敏浆料,涂于带有Pt膜电极的硅衬底片上,经700℃焙烧制成气敏元件,对H、CHOH、NH等比较敏感。用NHVO 1.5wt℅的溶液含浸该元件,可改善元件对NH的选择性。
在光纤光栅的制造技术中,对于折射率的变化量,一直是延用根据光栅的反射率间接推算的方法来得到。研究人员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线性调频技术与光程差不为零的Mach-Zehnder干涉仪结合,构成调频连接波(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FMCW)外差干涉仪,实现了对光生折射率变化量的快速、高精度测量。
光学椭偏显微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进行生物大分子吸附膜层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新型光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测厚分辨率高,十分敏感地显示由分子复合引起的固相表面生物分子薄膜厚度或表面分子密度的变化,测量单元多,取样速度快,横向分辨率高。测量结果以图像形式直观地显示,适用范围广,在气相和液相中均能测量,能够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观测。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典型的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四个不同量级(2.1、3.2、5.2、7.2L/min)的放水冲刷试验,揭示了坡-沟侵蚀产沙耦合关系;探讨了坡面上不同来水量、来水含沙量及来水动能对沟坡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放水径流强度、坡面来水含沙量以及坡面来水单位水流功率均影响着沟坡部分侵蚀产沙量的大小.坡面放水径流强度与沟坡侵蚀产沙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坡面来水含沙量和坡面来水单位
将固-液体两相流和高含沙水流原理应用于黄土高原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着眼于这一地区特殊的风力-水力交替作用和高含沙水流搬运与重力侵蚀的耦合关系,揭示了黄土高原高强度侵蚀产沙的机理.研究表明,作为侵蚀产物的高含沙水流,一旦形成之后,又会成为一种侵蚀营力,使侵蚀过程大大强化.在地表组成物质和风力、水力作用的控制下,存在着悬移质泥沙的某种最优粒度组成,使得含沙量为最大.在这一最优粒度组成的控制下,出现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