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136例嗳气泛酸及腰背痛患者进行常规诊断,确定病灶部位,取俯卧位或露出腰背部,以背部膀胱经或夹脊穴为主进行推拿进行整复,10天为一疗程,隔天做一次。治疗后有101个痊愈,32个好转,3个无效,治愈率为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136例嗳气泛酸及腰背痛患者进行常规诊断,确定病灶部位,取俯卧位或露出腰背部,以背部膀胱经或夹脊穴为主进行推拿进行整复,10天为一疗程,隔天做一次。治疗后有101个痊愈,32个好转,3个无效,治愈率为74%。
其他文献
本文以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行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避免下床活动产生严重的后果,必需下床时使用腰围进行保护,并伴有陪护。对下床活动目的、自愿性、时间、保护措施以及劝说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制动体位依从性差的原因是患者对住院的目的存在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法(PFNA)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质疏松程度,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将PFNA主钉插入髓腔,闭合切口,术后常规处理。结果: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0.5%。
本文从中医角度探究了骨折发生的病因,其常见并发症有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静脉栓塞和骸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可在手法复位法、小夹板固定和牵引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股骨颈骨折采用内服和外敷中药的方法进行调理,对温经回阳、活血止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单侧与双侧注入人骨水泥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取俯卧位,常规心电监测,麻醉和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分别进行单侧和双侧注入骨水泥。卧床休息12-24h,戴腰围保护下活动,应用抗生素1-2d。结果:单侧组有效率为88.9±8.42,双侧组有效率为90.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中药骨伤方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止痛和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6例踝关节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塞来昔布片口服镇痛,0.2g/次,1次/d,口服,疗程为6天。治疗组口服中药骨伤方,1剂/次,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0mg/次,1次/d,疗程均为术后1周。结果:术后除疼痛指数(VAS)治疗组稍低于对照组外,肿胀值、Baird-Jackson及AOFAS评分治
目的:探讨以西药为基础疗法加中医药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0.25g,3次/d,每周递增0.25g,至0.5-1.0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水煎服,日1剂。全身症状明显者,日2剂,分4次服直至症状缓解。结果:治疗前后腰背疼痛指数、脊柱运动及胸廓扩张情况、实验室指标和X线片变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在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服用3-8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效果的中药。结果:治愈19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
本文以中风、面瘫、肩周炎患者为例,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采用穴位疗法中的足三重穴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从局部疼痛、排尿、乳汁分泌、子宫复旧、形体恢复和情志等方面,探讨了中医针灸疗法对妇女产褥期身体康复的影响,对保健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疗法配合紫外线照射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带状疱疹患者常规消毒下,行火针进行治疗,点刺疱疹部位,每天1次,至水泡干涸结痴;然后在常规消毒后于疼痛明显区域行针灸围刺治疗;最后行紫外线照射治疗,根据患者疱疹部位皮损情况不同酌情调整剂量,每天照射一次,一般连续治疗3-5天,严重病例治疗7天。结果:治疗后痊愈44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