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CT、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男性26例,女性52例.78例均行颅脑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FS-T1WI、DWI、增强后T1WI.19例同时行颅脑CT检查.结果:按照部位划分:(1)中线区域:胼胝体背侧26例,增强检查病变内可见血管强化。其中胼周6例,膝部、体部10例(3例突入双侧侧脑室),体部、压
【机 构】
: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海口 5703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CT、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男性26例,女性52例.78例均行颅脑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FS-T1WI、DWI、增强后T1WI.19例同时行颅脑CT检查.结果:按照部位划分:(1)中线区域:胼胝体背侧26例,增强检查病变内可见血管强化。其中胼周6例,膝部、体部10例(3例突入双侧侧脑室),体部、压部7例,压部3例;纵裂池前部8例、纵裂池后部6例;鞍上区3例,位于灰结节;松果体区12例;四叠体区17例,其中居中10例,左侧4例,右侧3例;侧脑室脉络膜从,右侧1例。(2)颞极3例,位于左侧;(3)侧裂池2例,位于左侧,1例增强检查病变内可见血管影。按照形态区分:团块状6例、结节状30例,线状13例,条状9例,带状20例。MRI表现为脂肪信号肿块,T1WI,TzWI, FLAIR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信号减低,DWI表现为扩散未见受限。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病变境界清楚,CT值约-20~-60 HU。边缘钙化2例,纵裂池、鞍上区各1例。结论:颅内脂肪瘤发生以中线区多见,脂肪信号具有特征性。CT可显示颅内脂肪瘤钙化。CT,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MR研究功能电刺激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在康复后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的异同.方法:24名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均为单侧上臂轻瘫症状、右利手、首次患病,认知功能满足MMSE 评分>21,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功能电刺激组.患者在卒中后亚急性期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及静息态功能MR扫描,1个月后复查.复查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做训练前后组内分析,观察组内康复前后的运动功能改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3.0TMR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颈髓病变区信号不同,将CSM患者分为高信号组(A组)和等信号组(B组),对照组为C组。MRI分析DTI图特征。比较FA值、ADC值、E1值、E2值、E3值、MD值、E⊥值、2E1/E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MR神经成像技术(MRN)对周围神经病变显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30位志愿者及100例有周围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行颈段或腰骶段常规扫描序列、高分辨周围神经成像序列(3D-STIR序列)扫描,并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比较MR周围神经成像(MRN)图像对正常及病变周围神经的显示效果。结果:高分辨MR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可清楚明确的显示所有志愿者臂丛或腰髓丛神经的构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和MRI影像特征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结果:肿瘤2例发生于幕上,与上矢状窦关系密切;2例位于天幕区;4例发生在小脑区;肿瘤呈现脑外肿瘤特征,信号特征与脑膜瘤相近,但较不均匀;增强后病灶强化显著,并与静脉窦关系密切;5例可见脑膜尾征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共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7例仅行CT平扫,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余8例未进行CT平扫,直接进行了增强扫描。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5~81岁,平均62岁。由2名从事头颈部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对病例特征进行评价分析,内容包括:病灶边界、密度、强化特点、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化放疗过程中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对化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3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铂类化疗及头颈部IMRT正规鼻咽癌化放疗治疗方案。依据化放疗原则,制定MRI检查计划,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每3周1次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即第1次化疗前1d、第2次化疗前1d、第1次放疗前1d、第15次放疗及第30次放疗、治疗结束1个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在本院收治的2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5例,女15例,男女比例1:3,年龄33~73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18例在本院进行了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根据病灶在腮腺内位置,将其影像表现分为3型:第1型,病灶位于腮腺浅叶,紧邻腮腺表面,不与下领后静脉
目的:在不影响OSAHS患者疾病诊断及上气道相关径线测量的条件下,应用128层CT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将4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分别以管电压100 kV(n=20)及80 kV(n=20)在三种呼吸状态下(平静呼吸状态,Muller动作呼吸状态,反颌呼吸状态)进行CT扫描,分别测量三种呼吸状态下腭后区、舌后区最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肺部CT 及PET-CT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CT(n=6)及PET(n=2)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1例合并Gushing综合征,余5例无基础疾病,6例患者均无明确家禽家畜接触史。本组病例肺部CT表现分为结节或肿块型(n=3)、实变型(n=2
目的:本研究对不同心率患者采用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冠状动脉成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模式)比较,评价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65次/min连续性患者134例为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心率≤65次/min患者134例为B组,心率>65次/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