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超载是指,个人所接受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超过了其自身的处理能力,由此导致信息利用率的相应降低,以致于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这样一种现象(周永红等,2008;R.Savolainen et al.,2007;Q.Jones et al.,2004)。目前,有关于信息超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工作相关的情境,特别是有关于管理和决策(苗青等,2008),关于非工作情境中信息超载现象的研究则比较少。本研究是用实验方法研究信息超载的一个探索性研究。本研究中信息超载的操作定义为:可获得的信息数量超出信息加工的能力。实验任务要求被试依据4个主要标准(薪酬,地域,未来发展,社会地位)来选择将来就业的岗位。同时,在实验材料中加入其它无关的信息(来自四个方面:企业,个人,岗位,社会环境)。将与主要标准相关的描述定义为有效信息,其它四个方面则为无效信息。对每一个主要标准和每一方面的无关信息都编写出2-4条描述,在呈现给被试的每一段岗位描述中,通过操纵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条数之间的比,产生三种水平的信息质量。有效信息占的比重越大,则信息质量越高。实验采用4×3混合实验设计。信息数量(4个、6个、12个、18个备选岗位;组内)×信息质量(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条数之间的比:1:1、1:2、1:3;组间)。实验程序用E-prime2.0呈现,在正式的实验流程中,被试首先阅读岗位描述,然后进行决策。被试共107名大学生(女57,男50);年龄20-23(Mean=22.08,SD=0.92)。结果:不同信息数量下被试的辨别力、判断标准和反应时差异都显著(F辨别力=4.838**,P=0.003;F判断标准=5.578**,P=0.001;F反应时=29.2224**,P=0.000)。信息质量对反应时的影响显著(F反应时=3.076*,P=0.050)。在辨别力和反应时两个指标上,信息数量和信息质量交互作用显著(F辨别力=2.543*,P=0.020;F反应时=2.316*,P=0.033)。结论:实验发现,随着信息超载程度的增加,被试在三个因变量指标上的结果都呈非线性变化。辨别力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大而提高;判断标准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呈现一个"U"型曲线变化的趋势;信息数量少时被试的反应时偏高,信息数量大时被试的反应时较低。因此,信息超载可能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从而影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