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结合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将颗粒阻尼器弹性支承于主结构上,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吸振器--颗粒阻尼吸振器。颗粒阻尼吸振器旨在解决微小振动加速度(小于1g)或振动惯性力无法克服颗粒间的静摩擦力时传统颗粒阻尼器的失效问题。对安装了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动力学特性试验,与同等条件下刚性支承颗粒阻尼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振动加速度远低于1g时,传统颗粒阻尼器如预期的那样基本不产生阻尼,而颗粒阻
【机 构】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s and Control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
【出 处】
:
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将颗粒阻尼器弹性支承于主结构上,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吸振器--颗粒阻尼吸振器。颗粒阻尼吸振器旨在解决微小振动加速度(小于1g)或振动惯性力无法克服颗粒间的静摩擦力时传统颗粒阻尼器的失效问题。对安装了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悬臂梁结构进行了动力学特性试验,与同等条件下刚性支承颗粒阻尼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振动加速度远低于1g时,传统颗粒阻尼器如预期的那样基本不产生阻尼,而颗粒阻尼吸振器一方面作为动力吸振器可以达到很好的减振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振动幅值被放大,因此颗粒阻尼效果也同时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使得吸振器质量的振动水平也能得到抑制;当主结构达到较高的振动水平时,颗粒阻尼吸振器也比传统的颗粒阻尼器有更显著的减振效果。此外,颗粒阻尼吸振器的阻尼仅取决于吸振器质量的加速度,与主从质量之间的相对速度无关,故大阻尼对其吸振性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传统的无阻尼动力吸振器进行设计。
其他文献
研究弯曲型与剪切型多自由度体系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的差异。采用4条中硬土类场地的地震动记录,以多质点系悬臂柱模拟弯曲型剪力墙结构,抗侧移串联弹簧系统模拟剪切型框架结构,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楼层位移延性水平和基本振动周期对弯曲型结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并比较与剪切型结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弯曲型结构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比剪切型结构的抗震强度折减系数总体上约大40%;楼层数和
为研究行波效应对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以场地安全评估报告的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上承式铁路钢桁拱桥--跨度为490m的怒江特大桥进行了一致地震激励和非一致地震激励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地震响应影响很大,但行波地震响应与波速间不存在单调变化关系,为保证设计安全性,应根据工程场地情况选取多种剪切波速计算行波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为了研究大跨度斜拉桥多维多点激励下的平稳随机响应规律,以某大跨度斜拉桥为例,建立数值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桥遭受空间变化地震作用下的随机响应,包括三维地震动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及局部场地效应对主梁及主塔位移和内力随机响应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和场地效应分别在一维和三维地震作用下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动作用随机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斜拉桥多维多点激励比一维多点激励结构响应显著增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响应分析中反应谱法和时程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本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比两种计算方法的理论,使用同一地震输入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比计算结果从而得到产生差异的原因及规律。针对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从而为同类桥梁进行抗震分析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规律基本
大跨三塔斜拉桥跨越距离长,墩塔基础地质条件存在差异,为研究结构的地震响应,需要考虑地震波的多点激励。以主跨618m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按墩塔基础不同的场地条件人工合成地震波,考虑地震波传递过程中的行波效应、基础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土效应,对非一致激励下大跨三塔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开展研究。考虑桩-土效应,利用ANSYS采用板、梁、杆混合单元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几何非线性及
综合考虑结构刚度与材料用量,连续钢构桥柔性双薄壁高墩通常采用空心墩,使得结构的稳定性、抗震性满足要求。为了减弱地震反应,在双薄壁墩间设置合适尺寸的弹塑性连接梁,地震作用下连接梁产生塑性变形而耗能,在端部形成塑性铰,可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另外,联结梁也能增加结构的刚度,在双薄壁高墩连续钢构桥中空心墩可用更薄的实心墩代替,减少空心墩施工较繁琐的内模板工序,也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用量。
对地震作用下连接相邻结构的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布置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相邻结构间Kelvin型被动控制单元的最优参数表达式,求出了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刚度和优化阻尼。再利用优化设计两步法,以二次型性能指标为控制目标,对阻尼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并得出了阻尼器优化布置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应避免在相邻结构间仅布置1个阻尼器;当布置多个阻尼器时,宜在结构的顶部和下部分布布置;当两结构间布置的阻尼器
针对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筋材为可延展性)仅发生平动位移,并假设破裂面为直线型,利用水平分层法建立了受力平衡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了墙背地震主动土压力强度及合力、拉筋拉力和长度、墙后填土破裂角的解析解。该解析解的特点是能够考虑面板惯性力对拉筋拉力的影响以及地震荷载对拉筋抗拉拔力的影响。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墙背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填土的内摩
将H∞控制理论应用于考虑结构参数摄动的被动控制体系(附加TLCD)的优化设计中,优化目标取为从地震动到结构响应的传递函数的H∞范数,利用遗传算法来对阻尼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用一个5层的框架结构作为算例进行优化计算,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TLCD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频域和时域内,TLCD控制系统在地震动作用下对结构参数摄动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为研究桥梁用液体粘滞阻尼器最优阻尼参数的分析方法,将桥梁上部结构纵向运动简化为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并将地震激励简化为平稳白噪声激励的方法,推导了主梁纵向运动绝对加速度均方的解析表达式。根据利用导数求极值的原理,求出了主梁纵向运动绝对加速度均方的最小值和对应的系统最优阻尼比,进而得到了线性液体粘滞阻尼器最优阻尼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为验证该表达式的可靠性,以某连续梁桥为例,采用动力时程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