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inResearch_CDM的国际性针灸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及其与几种医学研究常用数据库比较

来源 :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linResearch_CDM(Clinical Data Management)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主持开发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软件系统.介绍基于ClinResearch_CDM的国际性针灸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对ClinResearch_CDM、Excel、EpiData、Epi Info、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几种医学研究常用数据库的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使用概况,阐述存在的问题,发掘解决策略,并进行展望. 方法: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灸疗效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研究——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缓解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三项研究为例,阐述、分析、比较ClinResearch_CDM、Excel、EpiData、EpiInfo、MicrosoftAccess、MicrosoftSQLServer、Oracle几种医学研究常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环境、方法、流程图、各步骤及总体实现所需时长、人员要求与配置、资金投入及用户满意度等。 结论:几种数据库各有其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ClinResearch_CDM是汲取了当前国际上对于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理论、方法、标准的最新理念,并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特色及中国的当前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中医当前所有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需要,其通过系统中大量的知识库和遵循CDISCODM标准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描述及数据集,兼具了B/S软件与C/S软件的优点,对网络环境及计算机配置要求低,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新近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Wnt信号通路为作用靶点的药物为载体,阐明调控肿瘤Wnt信号通路对于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侵袭试验,研究白花蛇舌草对人结直肠癌上皮细胞HCT116转化及侵袭的影响;用Real-TimeRT-PCR技术,研究白花蛇舌草对HCT116细胞中Wnt通路基因(GSK-3β、β-catenin、TCF4和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在疾病的防治方面意义重大.其存在形态不同,呈现出的药理作用和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均有很大差别.为探讨黄芩中Cu、Zn、Fe和Mn元素的溶出特性和存在形态的差异性,采用ICP-OES法和ICP-MS法测定10批不同产地黄芩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原药中Fe含量最高,其次为Mn、Zn、Cu;4种元素在水煎液中的溶出率为Mn>Zn>Cu>Fe.进一步分析次级形态,发现所测的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鉴别秦艽产地及品种的方法.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及品种的秦艽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鉴别结果与产地及品种一致;4种秦艽可分为3类,即粗茎秦艽与麻花秦艽为一类,其余各为一类.结论: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或聚类分析法,可以对两个或多个不同产地及品种的秦艽样品进行方便可靠的鉴别.
目的:通过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经穴与非穴针刺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特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讨经穴与非穴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经穴组与非穴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静息态fMRI扫描,通过相关分析以比较经穴与非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临床指标改善与脑区功能连接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穴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能显著降低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针刺大肠俞募配穴、合穴下合穴配穴、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质量、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为针刺不同腧穴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设计完成样本量为700例,试验设计的病例收集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受试者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9个临床中心.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历史悠久,目前针刺治疗该病的疗效评判标准不统一,主要采用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再加上CFS不同侧重方面的相应主观量表,包括疲劳程度评估量表(FSS、CIS、FIS等),疼痛程度评估表(VAS、NRS、SF-MPQ-2等),睡眠评估量表(PSQI、AIS、ESS等),认知障碍评估量表(NCSE、MMSE、CCSE等).相对而言客观评价指标不足,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针对CFS的不同
本文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现代针刺得气类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探寻得气的影响因素、得气的机理、得气的量化评价、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等隐含于文献中的规律,为针刺得气研究及临床操作提供文献支持.
得气,是针刺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但它在针灸疗效必要性的问题上还有待商榷.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得气与针灸疗效的相关著作与文献分析发现,得气与否、得气迟速、得气强弱、不同类型的得气感以及循经感传都对临床疗效有影响.得气的相关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医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有待加强.关于得气与针灸疗效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等科学问题,尚缺乏较客观的结论性研究成果.得气
得气、气至、针感,三者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得气和气至均有“针与经气相得”和“经气调和”之意,同时气至还有针前气至和气至病所的涵义.针感包括患者针感和医者手下感.其中,患者针感既包括反映针下得气的,也包括能反映气至气调的,还包括与经气变化无关的针感.因此气至的概念包含得气,而针感的概念与气至和得气均有交叠之处.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得气”,应理解为“针与经气相得”,主要研究方向有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国内经穴特异性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国内经穴特异性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2003.6~2012.6期间发表的经穴特异性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结果:穴区不同的组织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穴位功能特异性的关键因素;经穴的电学、热学等特性具有一定特异性;经穴的电阻、红外辐射的变化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