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具有抗菌涂层的内植物相关研究是防治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普遍研究思路。本项目中,我们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并考察其抗菌性能和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新型假体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形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PS、接触角、离子释放实验等考察涂层的形态特征、元素构成、以及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能。在不同
【机 构】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具有抗菌涂层的内植物相关研究是防治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普遍研究思路。本项目中,我们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并考察其抗菌性能和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新型假体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多巴胺修饰钛金属表面加载不同浓度铜离子形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PS、接触角、离子释放实验等考察涂层的形态特征、元素构成、以及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能。在不同浓度含铜涂层的钛片上接种MC3T3-E1细胞,培养1、3、5、7天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并通过扫描电镜,免疫荧光、RT-qPCR、Western-blot等检测手段考察MC3T3-E1细胞在不同浓度涂层含铜的钛片上的细胞形态、成骨基因(ALP、OCN、OPN等)及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考察涂层的细菌粘附、抑菌圈、和细菌抑制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牛津第三代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患者术后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行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0例(30膝)膝关节患者,使用第三代牛津膝单髁假体系统,行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采取微创UKA小切口技术。收集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是否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疗效分析;观察有无UKA术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F+C"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6年4月治疗臀肌挛缩症102例197侧,患者年龄16 -38岁,平均21.2岁,病程10-25年,平均15.3年.其中男性30例,女性72例,参照贺西京的分级方法,其中轻度(Ⅰ度)13例;中度(Ⅱ度)63例;重度(Ⅲ度)26例.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术前交膝实验阳性93例,划圈征阳性100例,走路"外八"88例.手术
[目的]探讨在PTH干预下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是否会提高.[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进行麻醉后在一侧股骨髁间窝使用角膜环钻钻出直径4.5mm深3mm的全层软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PTH组(n=12),对照组造模后注射生理盐水,制动组皮下注射PTH 40ug/kg/次,每周五次.分别于术后第2周、4周、8周三个时间段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PCR等手段对两组样本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Y型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03~2016-03月对7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61例,Ⅵ型17例。根据CT结果三柱分型:双柱骨折61例(内侧柱+外侧柱),三柱骨折17例。完成术前软组织评估。闭合性骨折肿胀不明显的伤后5-7d手术,肿胀明显在伤后8-14d手术。在髌骨下胫骨结节前做Y型切口,不切髌韧带,于髌韧带两侧显露骨折
目的:探讨腰后路全麻患者术后2小时少量多次饮水的优点与缺点。方法:将200例术前无胃肠道疾病且术前一日常规灌肠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比例相似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麻腰后路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术后2小时少量多次饮水,术后6小时正常饮水。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腰后路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术后6小时正常饮水。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口干,呕吐误吸,术后12小时排气人数及术后前6小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背伸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的14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75岁之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次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及气滞血瘀组.四组患者均行腰部背伸肌力检测,最后将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四组中L1~4平均骨密
目的 总结上肢骨折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救治及护理经验,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总结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因创伤致上肢骨折入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锁骨骨折2例,肱骨干骨折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1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患肢肿胀,持续性疼痛,予以夹板或石膏固定,评估危
目的 分析肱骨大结节骨折可吸收钉固定后骨折再移位的原因,以期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减少和避免再移位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以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的方式所治疗的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3岁-67岁,平均年龄38.6岁;左侧26例,右侧23例;新鲜骨折48例,陈旧性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27例;伴肩关节脱位
目的 比较两种3D打印的不同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模型预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行TKA的15例患者行带标定器的下肢全长负重X线正、侧位片及膝关节薄层CT扫描.男6例,女9例;年龄53~86,平均67.8岁;左膝7例,右膝8例.利用统计形状模型(SSM)技术及2D/3D配准技术建立下肢模型,进行数字化模拟手术,确定截骨角度及位置.根据确定的截骨方案,用2种思路设计截骨导向器
目的:观察使用金对金和金对聚乙烯两种不同摩擦界面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中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血清金属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评估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64例患者,根据使用假体的摩擦界面分成两组,其中金对金组32例,金对聚乙烯3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体格检查、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