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造口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合并出口梗阻便秘得到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混合型便秘行盲肠右下腹壁造口术和的疗效。结果:随访3月-4年,随访期间全部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盲肠造口术对STC患者,尤其是合并内科疾病及出口梗阻的便秘患者有确切疗效和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气虚型和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异同,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和束缚法分别制造的气虚症和气滞症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I提供的SAGE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气虚型和气滞型内皮损伤相关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 AGEs)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 EPCs)的存活有无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EPCs。 Westen-blot检测通心络对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dvanced glycation end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18例(占81.8%),好转4例(占18.2%),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消痔灵注射术在直肠内脱垂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并有操作
目的:对于外痔部分,体积较大、或有血栓形成的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治疗上存在周期长、疼痛剧的问题,若单纯行PPH术易出现术后肛缘水肿、肛门异物感等不适.方法:采用外痔切除Ⅰ期缝合术加PPH术.结果:本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率达69.4%,未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本手术方式能显著的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广泛推广.
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适应症为Ⅲ期、Ⅳ内痔和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我们自2001年起开始行PPH术,共治疗痔病患者2117例。其中47例混合痔患者外痔也相对较重,肛门肿物长期脱出在肛门外,齿线清晰可见,因患者强烈要求,对这47例患者也采用了吻合器治疗。因治疗效果好,本文针对这47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目的:对比评价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组(吻合器组)和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注射止痛药次数、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总的症状改善满意度分别为93%(吻合器组)和83%(对照组)。在手术时间、疼痛持
对500例PPH手术行腰俞穴麻醉,麻醉总有效率(成功率)99%,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2%。麻醉定位法采用臀纹末端与骶尾关节联合定位法成功率高。腰俞穴麻醉是肛肠科常用的麻醉方法,易于掌握,效果好而安全。该院作为西南地区最大且正规的专科医院,对500例PPH手术患者行腰俞穴麻醉,效果满意。
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根据现代痔的发病机理首先报告了吻合器痔上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这一治疗痔病的新技术。2000年7月上海中山医院姚教授在中国开展了第一例PPH手术冈。2004年中国PPH患者突破万例。随着该技术体系的日渐成熟,PPH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多外科医生的推进和发展。自2001年11月开展PPH手术至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严重Ⅱ度、Ⅲ度、Ⅳ度痔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住院2~5 d,无肛门狭窄、无肛门失禁、无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痔吻合器是治疗重度痔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创伤少,并发症少,有望替代传统的痔切除术。
尖锐湿疣,又名尖圭湿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扰,肛门周围乳头瘤。祖国医学称之为“千日疮”、“梅气疮”、“枯筋箭、“疣目”、“鼠乳”。本病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粘膜新生物型病变,好发于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常见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处.少数亦可见于腋窝、脐窝、乳房皱襞,趾缝及口腔粘膜。本病传染性强,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患者的污染物感染。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迅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