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的洄游性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为对象,研究其在在洄游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储备和能量代谢参数的变化.分别测定了不同体重(2.1-330.3g)圆口铜鱼的身体粗化学组成、静止代谢率及力竭运动后代谢率、血液学指标、部分组织的柠檬酸合酶(CS)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发现,该种鱼身体脂肪含量为1.97-27.22%,高于同水域近缘物种;随体重增加,身
【机 构】
:
重庆 淡水鱼类生殖与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实验动物开发利用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的洄游性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为对象,研究其在在洄游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储备和能量代谢参数的变化.分别测定了不同体重(2.1-330.3g)圆口铜鱼的身体粗化学组成、静止代谢率及力竭运动后代谢率、血液学指标、部分组织的柠檬酸合酶(CS)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发现,该种鱼身体脂肪含量为1.97-27.22%,高于同水域近缘物种;随体重增加,身体脂肪含量先迅速增高,当体重超过6.5g后趋于平稳;脂肪含量随生长增加的速率高于蛋白质含量.随体重增加,个体静止代谢率、最大代谢率、绝对代谢范围和EPOC的变化无明显拐点,呈幂函数变化(b值分别为0.728、0.732、0.725和1.00).
其他文献
橙精油具有令人愉悦的独特芳香风味,被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制药工业上.中国对橙油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主要依赖进口.脐橙精油的提取回收是脐橙资源综合利用及脐橙副产物加工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意义表现为:1.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橙油为有广泛用途和较高经济价值的天然香料;2.降低榨汁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值,减少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3.开发深加工产品,提高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柑橘绿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是包括脐橙在内的柑橘类水果采后的最主要病害,采前或采后杀菌剂处理是国内外防治柑橘绿霉病的主要手段.为掌握病菌种群对这些常用药剂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指导果农和相关企业合理选择药剂,作者分别于2011和2012年1月从江西赣州安远、大余、寻乌、于都、会昌和南康等县的部分脐橙加工厂采集柑橘绿霉病菌菌株共193株,研究了病菌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
柑橘采后在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易发生机械损伤,果皮损伤后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而产生采后病害.柑橘采后发生的病害种类多达20余种,最常见的采后病害主要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炭疽病、蒂腐病(黑色蒂腐病、褐色蒂腐病)、褐腐病等.这些病害易造成果实腐烂变质,腐烂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40%--5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柑橘是全球第一大水果,在其采后贮运期间,易遭受多种病原菌的侵染产生采后病害,导致果实腐烂变质,经济损失严重,其中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柑橘绿霉病是柑橘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控制柑橘采后病害及贮藏保鲜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杀菌剂(如苯基苯酚、抑霉唑、噻菌灵等)结合物理贮藏技术(如低温、热处理等)处理果实,但由于化学杀菌剂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果实残留量大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located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Palearctic region and the Oriental region is an alp and gorge region; it has abundant mammals, and is considered "the harbor in fourth ic
Thermal tolerance is critical for the survival of amniotic embryos that are venerabl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Rarely, however, has heat tolerance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been reported, let alone
哺乳动物在低温环境中的适应性产热及其调节机理是当前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适应性产热的主要器官,其产热能力主要依赖于其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子标记蛋白: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UCP1表达增加是BAT产热能力增强的主要分子机制。为了研究冷驯化对中缅树鼩BAT产热活性及UCP1含量的影响,实验
光周期是影响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s,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NST)是小型哺乳动物的两种重要能量消耗方式。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NST的主要产生器官,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主要分布于褐色脂肪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的主要养殖蟹类。这3种蟹类的传统的工厂化育苗中,常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蟹类潘状幼体阶段的饵料生物。由于卤虫卵价格上涨,致使蟹类工厂化育苗成本上升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已逐渐被池塘育苗取代。池塘育苗中,可以使用人工代用饵料或者使用桡足
很多小型哺乳动物的体温在一天内不能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是以一天为周期出现一定的节律性变化,体温的波动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啮齿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在低温和短光照以及冬季相似的驯化环境中对体温调节起到主要作用。体温的节律变化是由于产热和散热的变化,或者是两者的相互作用,假设体温的节律性波动是依赖于BAT产热,那么NST必须与体温表现出同步变化。本研究以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高山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