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氦燃烧关键反应12C(α,γ)16O天体物理S因子及其反应率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9=0.2处,天体物理模型要求的反应率的精确度要低于10%,然而尚未有实验或理论给出满足要求的结果.最为直接和可靠地获取12C(α,γ)16O反应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往低能区测量其天体物理S因子,然后通过理论外推到感兴趣的能区.为此基于经典的R-矩阵理论,建立了适用于低能核反应的多道、多能级的约化R-矩阵理论来拟合几乎所有可用的16O系统的实验数据.配合使用协方差统计和误差传播理论,拟合外推得到了客观的、内部自恰的和唯一性好的12C(α,γ)16O反应天体物理S因子.总的外推S因子STOT(0.3MeV)=162.7±7.3keV·b,理论上首次给出达到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模型的最低要求的S因子.基于计算给出的全能区的S因子,数值积分给出了温度位于0.04≤T9≤10的12C(α,γ)16O天体物理反应率.在T9=0.2处,推荐的反应率为(7.83±0.35)×10-15cm3mol-1s-1.
其他文献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典型特征是:大的脂质核心、薄的纤维帽和活动性炎症。血管内超声的成像深度(>8cm)能够可视化整个斑块,但其在特异性识别斑块内脂质等重要组分方
会议
  Field emitter arrays(FEAs)have applications in vacuum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large area field emission displays,flat panel X-ray sources,etc.
会议
Contents 1 Motivation 2 Model and relevant couplings 3 The simple discussions of the relevant model parameters 4 The charged Higgs pair productions at the LHC P
会议
Outline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s Kinematics and input wfs ρπ transition ff ρ meson EM ffs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s hadron ffs:hadron internal structure(
会议
Outline LHCb experiment LHCb highlights Upgrade and future prospects China@LHCb Conclusions LHCb experiment A single arm forward detector
会议
15O(α,γ)19Ne(p,γ)20Na反应链是高温CNO循环向快速质子俘获过程突破的一条关键路径,相关的反应率输入量可通过20Mg的β衰变可布居19Ne共振态并测量其衰变性质来获得.通过
介绍了近期关于原子核结团效应的研究.利用Tohsaki-Horiuchi-Schuck-R(o)opke(THSR)波函数研究了20Ne和9,10Be等原子核的结团结构.研究发现单个的THSR波函数即可很好地描述原
基于(β2,γ,β4)形变空间下对-形变自洽的原子核能量面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分析了50<Z<82区偶偶核的形状及硬度演化特征.计算的平衡形变与其它理论预言及存在的实验值进行了对比
PandaX是位于四川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内的,利用氙作为工作物质,探测暗物质等其它极稀有事件的大型地下粒子探测实验计划.PandaX探测器中的氙工作在气液两相的模式.通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已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开始建设.建成之后,HIAF将为微观物质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