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种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由吸血媒介昆虫-白蛉传播的寄生虫性疾病,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隶属于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虫科(Trypanosomatidae)的利什曼原虫属(Leishmania Ross,1903).
其他文献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PICK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kinase 1)是一种膜周边蛋白,小鼠来源的PICK1全长由4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46KDa,等电点pⅠ为5.21.
会议
2010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蓄水175m,回水末端到达重庆,回水长度约600 km.上游水体滞留时间进一步延长,河流型水体逐渐转变为过渡型水体.原生动物对环境的细微变化敏感,对水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较迅速.
会议
利用DAPI荧光计数法和Ludox-QPS方法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的综合分析,研究了2010年和201 1年7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外海区4站位沉积物中微型及小型底栖生物的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
会议
纤毛虫是一类数量繁多,细胞结构复杂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而吸管虫是纤毛门中一类高度特化的类群,与大多数纤毛虫不同,它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且生活史分为有纤毛的幼体阶段及无纤毛的成体阶段.
会议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它几乎可以寄生于所有的有核细胞.弓形虫以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的形式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会议
弓形虫是广泛寄生于温血动物体内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原虫在寄生生活演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利自身的细胞内增殖, 同时也导致虫体的全身播散和迁延.宿主蛋白定量分析显示,弓形虫不同感染阶段宿主细胞蛋白表达谱不同,但其机制不明.miRNA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mRNA,下调蛋白质的翻译.
会议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是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在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虫体表面的变异特异性表面蛋白(variant surface protein,VSP)不断发生改变.贾第虫基因组中含有300多个编码VSPs的基因或基因片段(vsps).在同一时段,贾第虫滋养体表面仅表达一种VSP.
会议
弓形虫是一种攻击几乎所有有核细胞的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后引起动物或者人的弓形体病.一经感染可终生带虫,在欧洲部分国家感染率可高达50%.如此高的感染率以及弓形虫的宿主的广泛性与其蛋白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为虫体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议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和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顶复门原虫的两个代表虫种,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真核生物的多种宿主细胞.疟原虫裂殖子在血细胞期主要侵入宿主的红细胞,并在红细胞内发育繁殖.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可以与宿主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粘附,进而逃避脾脏的清除.
会议
2012年8月-2013年8月,作者对湖北黄梅县水产养殖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集到寄生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体表的一种吸管虫,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黄梅锤吸管虫(Tokophrya huangmeiensis n.sp.).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