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和血浆置换术(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34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4天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2500ml)或/和MARS治疗。结果:34例共进行PE142次,每例平均3.92±2.08次,有9人行MARS(与血浆置换交替)治疗共19次;存活12例,存活率35.29%。人工肝对亚重肝早期患者疗效最好(存活率79.20%)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和血浆置换术(PE)治疗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34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4天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2500ml)或/和MARS治疗。结果:34例共进行PE142次,每例平均3.92±2.08次,有9人行MARS(与血浆置换交替)治疗共19次;存活12例,存活率35.29%。人工肝对亚重肝早期患者疗效最好(存活率79.20%),慢重肝早期和亚重肝中期次之(58~46%),对急重肝、慢重肝中、晚期的疗效很差。对非甲~非戊和药物性重肝的疗效最好(62~76%),对乙型重肝次之(42.3%)。治疗前TBil、ALB、CHol、PTA、AFP、BUN、Cr水平对其能否存活有重要的评估价值,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是影响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乙型重肝早期、药物和非甲~非戊型重肝。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建立有效的遵医行为,促进疾病恢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教育,统计两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知程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患者对疾病有了系统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在一般治疗、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活跃微循环药物的治疗、肝昏迷者给支链氨基酸加精氨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于止血输血浆、对症处理、口服乳果糖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口服重肝解毒方:茵陈100大黄30三七20赤芍药20,水煎服。每日一剂。结果:10例病例中治愈1例,有效1例,无效7例,1例中断治疗转院。总有效率40%,治愈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对35例重型肝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保肝、降脂、退黄、预防、分对症治疗及血浆、蛋白营养支持治疗,使用CambroAK-100透析机,GFsplusl2透析机及费森尤斯P2S血浆分离器。建立血管通路后每次置换同型异体血浆2500m1,低右500m1,白蛋白10~20g,间隔2~3天/次,一般每人做2~4次。结果:每次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食欲、精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1例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病例作为试验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PE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病原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PE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特别是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两组比较,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例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口周麻木,3例出现寒战,1例出现血压波动,出现低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与肝病学分会的肝衰竭(重型肝炎)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已经制定发表,“指南”的出台给我们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有了一个统一的指导依据。本文是作者在学习“指南”时,结合近期“指南”文献及临床工作体会,分析了乙肝慢性重型肝炎的诱因和发病基础,并探讨了急性肝衰与HBV基因型的关系以及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预后与病因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病史对83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83例重型肝炎患者中,72例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占86.75%),6例为重症药物性肝炎(占7.23%),2例为中毒性肝炎(占2.41%),3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炎(占3.61%),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又以HBV感染为主;83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有52例患者死亡,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血氨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DRI-CHEM100型血氨分析仪检测40例重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血清样本中的血氨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1)。治愈、好转的重型肝炎患者与死亡、离院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氨检测对于诊断重型肝炎有一定价值。
本文分析了重症肝炎合并甲亢危象误诊为肝性脑病的一病例。病人出现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而入住本院,入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综合病史,考虑甲亢危相,立即给予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周围组织对TH的反应,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入院第7日诊断为重症肝炎,加强保肝、支持治疗力度,积极预防并发症。入院第15日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家属拒绝用药,2日后死亡。从本病例可以看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另加服中药臌消饮,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0%(6例),有效率为90%(27例):对照组显效率为14.3%(4例),有效率为78.57%(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确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在乙型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2—53岁。同时设立成年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HBV DNA。结果:重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