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土地资源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问题。采用实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的价值量非常大,在众多城市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伊春的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是获得生态补偿城市,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就必须合理确定土地生态补偿标准,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
【机 构】
:
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Hua 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土地资源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问题。采用实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的价值量非常大,在众多城市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伊春的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是获得生态补偿城市,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就必须合理确定土地生态补偿标准,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
其他文献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东台市土地利用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台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城市近郊向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优势度则刚好相反.②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总体特征为:以耕地—未利用地为组合类型和景观基质,全市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较高,以农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对粗放利用方式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以补充城镇建设用地的不足,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位于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德宏州是边境旅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急剧上升。在“城增村减挂钩”理念和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全州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实现“城
地处滇东南的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1990年12月创立的“炸石造台地”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土地整理模式。运用实地典型调查、对比小区试验以及典型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实施17年来所产生的水土保持效益,包括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在土壤保持上的效应非常显著,已整理小区全年土壤流失量只及未整理小区的8%。该模式的实施使当地裸岩地
近年来人们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同时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强,在时空有限的情况下,城市休闲场所成为居民非工作时间放松身心的必要地域空间,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布局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背景下的中等城市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休闲空间是一个由物质空间和行为空间耦合形成的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很强的复杂空间。本文以中等城市休闲空间体系布局为研究对象,以休闲空间规划
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划分土地利用区,重点突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同时,“十一五”规划提出主体功能区划,创新了中国区域规划的理念及思路,其核心环节是对地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分区均是对一定地域的空间划分,两者协调必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分区的协调进行试探性研究,可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土地利用分区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
本文在“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现状”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调研的432份农户有效问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农民集中建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影响农户集中建房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文化程度、离县城距离、常年居住在家人口、人均宅基地面积与人均年收入,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化程度和离县城距离。文化程度与农户集中建房意愿呈现正向变化,而离县城距离、常年居住在家人口、人
以福州市为例,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市域范围内的市辖区及8个县市的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揭示了福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市辖区与各县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大,但各县市间的差异较小;交通、区位等因素对区域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长丰县自然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现状、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背景的分析,得出现阶段长丰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再对长丰县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从而为构建长丰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依据。最后提出各种有益于长丰县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有利于长丰县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我国耕地非农化效益存在地区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性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的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各省耕地非农化的边际收益.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有优势,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较高,地区间土地利用效益差异显著.以各省耕地非农化的边际收益作为标准调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土地利用效率可提高104.3%.而为了各省经济协调发展,设立耕地保护区并制定补偿机制是必要的.
以厦门市为例,应用绝对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两个概念,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计算得出厦门市开发区绝对集约分值和相对集约分值,从而揭示厦门市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湖里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集美、同安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海沧水平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