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搜集、整理区域内已有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强拉张期弱拉张盆地的地幔流体泄流事件可能导致了西秦岭SEDEX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地幔流体在维持对流循环系统热状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区域地质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证明,该地幔流体具有幔枝成因特征.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73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搜集、整理区域内已有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强拉张期弱拉张盆地的地幔流体泄流事件可能导致了西秦岭SEDEX型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地幔流体在维持对流循环系统热状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区域地质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证明,该地幔流体具有幔枝成因特征.
其他文献
燕山期金矿床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金矿类型.该类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的中-酸性火山岩系及围岩中,成矿时代主要为100~120 Ma,成矿深度一般小于1.5 km,成矿温度为100~300℃,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因类型均属于低硫化型浅成热液金矿床,其动力学背景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燕山期金矿床的综合研究,总结了矿床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具大型找矿远景,赋矿层为新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坡/残积层.按金矿化产出部位、岩性及矿床成因分为微细粒的和红土型两种金矿化类型.本文对微细粒金矿从矿物包裹体成分、硫-氢-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铅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中生代是华熊地块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时期.通过对其中主要地体中与燕山期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金(银)矿床和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钼钨多金属矿床的同位素研究,结合其形成物质背景和地质特征,认为它们的物质特征主要取决于它们继承地体物质特别是基底物质的不同和多少程度.地体及其中生代成矿的构造环境是解释这一继承机理的主要因素.
小寺沟岩体为一多期活动的脉动式杂岩体.岩石化学上,主岩体具贫硅、富碱、贫钙等特征且从石英闪长斑岩到花岗闪长斑岩到花岗斑岩,演化程度逐渐升高;稀土元素上,岩体具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显著、铕负异常明显等特征.岩体中脉岩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与主岩体相近,暗示他们具相似成因.不同类型矿石与杂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比较表明,铜钼等物质可能来源于岩体,而银、铅和锌等则主要来源于地层.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成矿根本不同:缝合带南侧即藏南喜马拉雅地区为俯冲带的下盘,岩浆活动以壳源S型花岗岩为主,矿床类型是热液型,成矿元素为Au、Sb、Hg、Pb、Zn等;缝合带北侧即冈底斯地区是俯冲带的上盘,岩浆活动既有幔壳混合来源的Ⅰ型花岗质岩石,也有壳源S型花岗岩,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成矿元素以Fe、Cu、Mo、Au、Zn、Ag等为主.
文章通过岩相学的系统研究,认为卡休他他铁矿为矽卡岩-铁矿浆贯入型矿床,矿区的辉长岩对矽卡岩-铁矿浆的形成起关键性的作用,而超基性岩的后期蚀变对矿体的进一步富集有积极的作用.
对金厂沟梁(铜)金矿原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是富气相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盐度(NaCleq)、密度、压力分别为202.8~416.8℃,8.1%~12.6%,0.65~0.83 g/cm3,78.3~107.7 MPa(7.21~8.67 km);其流体是一种含有机质(CH4为主)、中等盐度、弱酸性的H2O-CO2热液体系,矿床为中深热液(铜)金矿床.其热流
本文主要研究了安庆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特征,认为岩浆热液流体在整个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矿床中铁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高温段(450~560℃),铜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中低温段(180~260℃),T、fo2及pH值变化是导致磁铁矿沉淀的主要因素,流体沸腾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因素.
金川超大型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由于其较小的含矿超镁铁岩体储藏巨量的镍、铜等硫化物矿石,其成因一直为地质界瞩目,幔源岩浆深部熔离形成的富含金属硫化物岩浆/矿浆上侵贯入成矿的认识,普遍为人们接受,但巨量金属的来源和聚集仍然是困惑的问题.在矿床成矿背景和形成环境上也存在诸多疑问,其形成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已开始为人们重视.本文提出祁连-龙首山元古宙大火成岩省是金川矿床形成地质背景的认识,认为金川
在内蒙古合勒掏勒盖一带发现晚泥盆世超基性岩、堆积杂岩组合,是研究区内新发现的蛇绿岩的组成部分,其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为大洋中脊环境.表明这一地区晚泥盆世有洋壳存在,是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为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多岛洋古地理格局中洋盆的一支,并非位于中朝板块内部,中朝板块的北缘至少应位于合勒掏勒盖一带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