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与艾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2016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以"香附"、"艾叶"、"子宫"、"原发性痛经"、"镇痛"、"Cyperus rotundus L."、"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PrimaryDysmenorrhea"和"Uterus"为关键词,系统检索、整理和归纳了1977-2016 年间与"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香附与艾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理"相关的实验研究文献45 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 显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PGs、β-EP、5-HT、血管加压素、Ca2+和NO 等生物因子分泌水平相关.香附与艾叶各部位对镇痛均有活性作用,但其活性强弱有一定差异.α-香附酮已被证明为镇痛和抗子宫痉挛的活性化合物,其机制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治疗痛经的药物机制研究主要是针对可生成前列腺素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然而药物对疼痛信号传导的影响研究较少.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而香附与艾叶常配伍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有待学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药科学,几千年来以它博大精深的科学内容、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这一经久不衰的医药生命科学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越来越突显出来。在社会大环境下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需求下,中医药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药作为中医药重要的组成
梳理古籍中有关"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应用功效,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应用记载,总结载述其药性功效的应用。"人中黄"是由人的粪便炮制而成的药物,有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性寒凉,主要具有解毒辟瘟,清热透疹的作用,多用于大头瘟、天行热、痘疹、白喉等,古代医家多有应用,但在现代临床应用者少之又少。
茜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其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功.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茜草又名活血草,锯子草、拉拉藤,分布于全国,以河南洛阳、陕西渭南、河北邢台等地产者为最佳.茜草中主要含有水溶性的环已肽系列物、脂溶性成分蒽醌及其糖苷、还原萘醌及其糖苷,
梳理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原有炮制方法,考析"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析其由来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分、炮制方法。"人中黄"是由人的粪便炮制而成的药物,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有可能在宋元时期 "人中黄"是由"金汁"发展而来的。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方法在其后的历代
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生品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临床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等,煅石膏失去结晶水而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等功效,多外用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石膏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is a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n as Sanqi or Tianqi in China.This plant,which is 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the southw
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其味咸、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之功,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等.水蛭炮制入药,始载于 《伤寒论》,历代曾有熬、炒微黄、煨令微黄、水浸去血子米炒、石灰炒过再熬、炒焦、盐炒等炮制方法,而今主流炮制方法为滑石粉炒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横Whitmaniapigra
通过对古本草医药方书、各省炮制规范、古今文献所收载的与五倍子有关的内容进行查阅、归纳、整理和总结,对五倍子的分类、鉴别、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概括,为五倍子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辛,性平,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肝肾、固精缩尿、益精明目、止泻、安胎等功效,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笔者分析了古代医书中有关菟丝子的药性描述并综述了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以期能更好的合理开发利用菟丝子资源,对其进一步的开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河南等地.香附别名有莎草,香附子,三棱草,张罗草,香草头(福建,广东),吊马棕(湖南),野韭菜(广西).最早收载于梁·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记载,原名莎草根,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名香附子".为理气类常用中药,《本草纲目》称"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临床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香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