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顾渚贡茶院到啄木岭境会亭,贡茶古道上发现的越窑等窑的瓷片.60块瓷片虽不起眼,有的已破碎成很小的残片,可是它起到当地贡茶800余载间接的证史作用。向人们提示充实了丝绸之路的载物。充分说明从东亚沿海富庶的杭嘉湖,把特产的丝绸、茶叶、瓷器从这里的陆路启程。经由贡茶道到达国都长安,越过中亚西亚的戈壁沙漠,越过冰雪高峰和内海湖泊,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数万里之远欧洲罗马。
【出 处】
: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顾渚贡茶院到啄木岭境会亭,贡茶古道上发现的越窑等窑的瓷片.60块瓷片虽不起眼,有的已破碎成很小的残片,可是它起到当地贡茶800余载间接的证史作用。向人们提示充实了丝绸之路的载物。充分说明从东亚沿海富庶的杭嘉湖,把特产的丝绸、茶叶、瓷器从这里的陆路启程。经由贡茶道到达国都长安,越过中亚西亚的戈壁沙漠,越过冰雪高峰和内海湖泊,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数万里之远欧洲罗马。
其他文献
中国是著名文明古国,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华文明演绎了中西文明交融的一次次浪潮,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依次展开.清代中期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通过广州十三行三位一体地结合起来,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变迁,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东亚大陆架南北海岸线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对外交往的前沿.尤其在海上丝路的开拓中,浙东先民居功甚伟;在唐宋元明海上丝路的兴盛繁荣时期,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港城和丝绸、瓷器、茶叶三大特产以及使臣、僧人、舶商三大群体,在海上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日韩佛教"黄金纽带"和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作出了
自古至今的"丝绸之路"上,茶叶、丝绸、瓷器等华夏物产都一直在各国流通与传播,在佛教浩瀚的佛经典籍中,也有记载瓷器被大量应用于佛教供养仪轨和仪式之中.既然瓷器被当成佛教四众弟子举行佛教活动或修持佛法必不可少的法器和供器,那么在佛教思想与文化传播之中,这些法器和供器等瓷器就无可避免的在"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在这些由佛教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影响之下,这些来自华夏文明的瓷器与其它物品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厚的
朝鲜李朝《备边司誊录》为官方实录,记载2艘浙江宁波商船孙合兴商船、"顺茂号"商船的海洋贸易史料.宁波商船的船主跟船交易,商船中选用经验丰富年长人员担任舵工(船长),父子兄弟有时同为船员,往北方输往茶叶、酒,运回红枣、粉条等物产.同时宁波海商、船员还搭乘福船,赴日本从事海外贸易.此外,还对宁波商船的货物价值、船员信仰佛教、商船失事后焚烧船材取出铁钉带回等进行探析.
含山蚕花节是湖州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蚕花节是桑蚕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桑蚕文化与丝绸,乃至丝绸文化有天然的联系,含山蚕花节形成、现今面临的问题以及作为民俗活动的蚕花节的保护活动都与丝绸及其发展息息相关.丝绸作为湖州地区的重要文明标志,丝绸文化更是湖州八大文化之一,含山蚕花节在其本质上来说是丝绸文化的衍生品,以丝绸为开端,以含山蚕花节为对象,分析含山蚕花节现今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保护的措施与方法,促
中唐时期是浙江文化蜕变成型的极重要时期,而此时湖州是浙地文化较发达、且多种文化融汇的区域.中唐湖州顾渚茶兴起、《茶经》问世、大历湖州文人群体联句交游、"杼山雅集"诗茶禅会,都很大程度影响主导了此时此后浙江文化内涵特质的发展形成,具有和开创浙江文化山水人文精神内涵的"兰亭雅集"山水诗会相似的重要意义,是对"兰亭雅集"开创浙地山水人文精神内涵的延续发展,同时也使南宋时才趋于成熟、影响传统文化至深的"涵
本文对南朝前浙江地区7件茶事梳理溯源,涵盖种茶、采茶、以茶养廉,以茶祭祀、饮茶长寿、专用青瓷"茶"字储茶罍等多个方面.这在各省区茶史中,茶文化元素丰富、全面,说明浙江地区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中国茶文化主要发祥地.
丝、瓷、茶,是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金名片,作为中华茶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陆羽茶文化与中国著名的古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一样,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华夏先祖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以"精行俭德"为主旨的陆羽茶文化思想精髓,已成为历代茶人"以茶行道"遵循的品德操守;结合当今倡导、推广的"清敬和美"茶文化精神,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吻合,正日益成为新时期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规范,世人共同
茶圣陆羽是湖北竟陵人,一千多年前他过长江到了湖州,与湖州长兴人、杼山妙喜寺住持、诗僧、茶专家皎然大师成为"缁素之交",一生写诗、做文、问茶、研茶、荐茶、写茶,终老于湖州.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的修养功夫。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
《茶经》确可被视为古今中外茶著的互文母本。这部典籍对确立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和世界茶文化的开启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茶经》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它已成为茶文化文本重要的创作资源,对《茶经》的互文仿拟引用在中国茶典籍文本的建构中贯穿始终,是一个引用、仿拟、吸收、改写、拓展、延伸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