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草机致手外伤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菌株监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轧草机致手外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的构成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对154例手外科住院轧草机致手外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培养出病原菌105株,病原菌分布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群、粘质沙雷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分离出产ESBLs 2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株,耐亚胺培南病原菌6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轧草机致手外伤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索四肢难治性微小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8月至2012年4月,治疗四肢长期不愈微小创面患者9例,男性6例,女性3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32.2岁;创面面积最大3.5×2.0cm,最小面积1.5×1.5cm;病程最长3年,最短6个月;创面部位,胫前皮肤缺损2例,内踝3例,外踝1例,足跟2例,足底外侧1例;胫骨骨髓炎骨外露2例,糖尿病足3例,根骨骨髓炎1例,其他3例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体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3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11例体表恶性肿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 ~ 67岁,平均35.6岁.鳞状上皮细胞癌4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血管细胞肉瘤1例.分别选用局部转移皮瓣、背阔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隐身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切口工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1
该患者为罕见的外伤合并三期梅毒、糖尿病所致的创口不可控制感染致死病例。综合分析本病的病程大致为:胫前区外伤-皮肤坏死-创口感染-皮肤坏死加大-感染播散。根据病程,在本病中外伤只是始动因素,感染和组织坏死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感染和坏死孰先孰后,感染为什么没有被有效控制,组织坏死为什么会持续恶化,是本病的关键问题。
会议
目的:明确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50只,鼠龄2个月;另选取出生1周的雌性Wistar大鼠6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用兔抗NGF单克隆抗体为Santa Cruz公司产品.结果:全部50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 2,4周在细胞移植组神经损伤处可以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