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百日咳综合症验案举隅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同时配合使用现代中成药制剂喜炎平或喘可治注射液,再结合采用曼吉磁贴取穴贴敷三管齐下,临床收效甚佳。
其他文献
小儿喉源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症状,宣老认为本病病位在咽喉,病根在肺脏,病机液不养津,津不濡咽,以"干咳","郁咳"为主症.宣老在临床上根椐咳嗽特点,兼症进行综合辩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在慢性咽喉炎的基础上,再有多种病机的作用下产生。在急性发作时多为外感风邪引起,但是又多在肺肾阴虚,心肝火旺的基础上形成。所以临床分型很重要,分型可在干咳的基础上辩出各型干咳的不同特点,判断是外感风邪时的咳嗽是
目的:总结严仲庆老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严仲庆老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3则验案,分别以柴胡龙牡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桑菊饮加味治之,并进行分析,结果:严师认为此病治疗中应以热、风、痰为主线,故心肝脾肺或外感风热或内生郁热,治疗上以疏风清热、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清热健脾等分而治之,或相兼而治;外风宜疏散宣肺,内风当平肝健脾;涤痰开窍为先,疏肝扶脾并施,尤重扶脾法在此病中的运
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总结俞景茂教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的认识,以及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其治疗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以养血疏风法为主,分别辅以运脾化湿、益气固表、清肃肺气、补肾壮骨、和解表里为治则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俞景茂教授运
小儿湿疹是儿童常见病,西医治疗上以激素外用为主,家长接受度低,中医通过中药内服外洗,有良好且明确的疗效.俞老在临床中常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实际是与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脾胃既是人身赖以生存的根本,又可充养正气以增强防御机能。因此。脾胃的盛衰关系到人体抗病力的强弱。脾胃健旺,则正气充盛,机体抗病力即强,虚邪贼风不能独伤于人;反之,脾气不旺,正气不足,机体抗病力低下,则
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以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方法:通过对俞景茂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及整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借鉴,以及辨证、用药思路的探究,总结其滋阴学术思想.结果: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主要有五方面内容:因地因"儿"制宜,注重滋阴补液;慎用温燥之品,谨防伤阴耗液;清热而不伤阳,养阴而不助腻;滋阴以助扶阳,善于阴中求阳;注重食疗滋阴,强调睡眠养阴.结论:俞
通过俞景茂教授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二则,阐明俞教授攻补兼施,注重脾肾的制方遣药特色.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因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小儿素体脾虚,津液输布失司,水湿内聚,下注阴囊所致。以二苓、泽泻淡渗利湿以行水;白术健脾燥湿以治水;桂枝温经通阳以利水;橘核、荔枝核消肿散结,善于行气以治疝;小茴香理气温肾以祛寒。全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故能收到满意疗效。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如球,粗
目的:小儿肺系病证以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小儿皆易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在小儿时期,许多外感、内伤疾病及传染病都可兼见咳嗽症状.笔者改良止嗽散,应用于婴幼儿、儿童,能在较快时间内平喘止嗽并减少复发.方法:参照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为基础,进行加减组方,临床运用380余例,其中男性患儿200例,女性患儿180例,年龄在2月龄~7岁之间.临
中医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实践的独特理论.郑老师认为气机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清浊相干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人体的升清降浊除脾胃气机升降外,尚需其他脏腑的配合,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郑老师将这一理论灵活运用于儿科各个系统疾病,且疗效显著.“升”即由下向上,含有升发、宣发、发散之意;“降”即由上向下,含有下降、清泄、通降之意。升降之说,有狭义、广义之分
本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象思维探讨"风"在多动症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肺"也是多动症的病位之一,从而为治疗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刘老重视“外风”的基础上,发展出“健脾化痰,平肝息风”的治疗原则,通过补脾气以平肝风,息内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临证时方药以二陈汤为基础,重用钩藤、白芍、菊花等内外合治。临床加减中,常使用“角药”配伍,疗效甚效。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张葆青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和特点,进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经张葆青教授治疗的小儿抽动障碍门诊病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药物进行基本信息统计和用药规律分析,进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2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涉及中药100味,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