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与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的良性互动

来源 :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有利于巩固完善云南少数民族贫困边境地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母婴传播项目的顺利实施.方法:做母婴阻断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HIV阳性孕妇所生孩子感染HIV,同时,也尽可能地保证母亲身体健康.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干预的鸡尾酒疗法,就能很好的控制母亲体内病毒数量,在孕期用药的时间越长,母亲体内的病毒就控制得越好,传播给孩子的几率就越小.因此,越早发现阳性孕妇,越早进行干预就很关键.临翔区妇幼保健院经多年努力,建立了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依靠这个基础网络,于2004年开展母婴阻断项目,至今管理暴露儿童结案的有166人,感染HIV的阳性儿童6人,母婴传播率仅为3.61%,在孕期就尽早地采用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干预方法阳性孕产妇有99人,母婴传播率为1.01%,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实施PMTCT母婴传播项目提高了妇幼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思路,能够促进和完善全区的妇幼保健”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使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结果:通过7年项目的实施,有益于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方式,此同时做好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工作,又可为实现艾滋病母婴阻断“早发现、早检测、早干预”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结论:在国家现有的经济条件下,通过不断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使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从而推进云南少数民族贫困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腹部CT扫描表现.结果:35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腹部CT示腹腔淋巴结肿大27例(77.14%,27/35);肝脾肿大18例(51.43%,18/35);肝脾实质病变共11例(31.43%,1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腹部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病原学证实及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的腹部CT扫描表现.结果:33例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23例(69.7%,23/33);肝脾肿大10例(30.3%,10/33);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14例(42.4%,14/33),其中脾内
本文主要对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HIV/AIDS胸部并发症中的应用及职业暴露防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对AIDS患者进行CT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装置经皮穿刺肺活检是安全的,即使对于经验不丰富但细心的操作者。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早期有效的治疗有非大的意义。但鉴于艾滋病的特殊性,手术方法、职业暴露防护、意外刺伤的处理原则、刺伤感染危险评估及感染状态的监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6例(54.5%,6/11);肝脾肿大6例(54.5%,6/11);肝内胆管扩张1例(9.1%,1/11);腹水2例(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999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5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1例(男7例,女4例);除1例8岁儿童外,其余10例年龄22~55岁.结果: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约占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7%,其中8例CD4+<50×10 6/L,3例CD4+为(50~10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重症患者胸部医学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入院的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型:轻型15例、重型40例、危重型11例.影像学分型:无病变型15例,支气管肺炎型20例,肺泡水肿型22例,混合型9例.毛玻璃样变32例,支气管充气征25例,伴胸腔积液21例,心包积液2例.治愈64例(96.97%),死亡2例(3.03%).对于重
目的:探讨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1例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特征。结果:甲流肺炎的胸部CT病变形态包括磨玻璃状阴影(n=37,90%),实变(n=12,29%),单侧肺(n=6,15%),双肺受累(n=35,85%),主要分布于中下肺(n=37,90%),肺野中外1/3及胸膜下(n=39,95%)。没有病例发现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论:甲型H1N1流
本文概括了肝脏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以及病理,探讨了肝血吸虫病影像学特征,对US,CT及MR在肝脏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利用MRI探究肝硬化病人中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5月~2011年8月之间行磁共振肝脏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肝硬化患者且之前临床没有诊断急性胆囊炎者,测量胆囊壁厚度及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直径,并对比患者MRI检查前两周内实验室肝功能检查结果及MRI前后两周内病毒复制拷贝.将胆囊壁厚度≤3mm者归为A组;将胆囊壁厚度>3mm归为B组.结果:共42例患
目的:探讨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机会感染疾病谱的变化及分布状况.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门诊及住院的128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机会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128例HIV/AIDS患者HAART治疗3~12月期间共发生100例次机会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46.09%)和消化系统(11.72%)感染,其中前4位机会感染